400-688-2626

张敬伟:银行限制发卡能否逼出信用正道

来源:凤凰网财经 2010-08-14 09:33:23

银监会昨天在其网站公布了《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在9月2日之前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办法》对信用卡的营销、收费、催收管理等做了具体规定,旨在防范风险、保护持卡人的合法权益。《办法》规定不

    银监会昨天在其网站公布了《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在9月2日之前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办法》对信用卡的营销、收费、催收管理等做了具体规定,旨在防范风险、保护持卡人的合法权益。《办法》规定不得向没有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和没有稳定还款收入的人群发信用卡,向符合条件的同一申请人核发学生信用卡的发卡银行不得超过两家。(7月12日《都市快报》)

    这个《办法》限制发卡的举措,让人高兴。长期以来,各大银行对员工的考核考绩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包括发卡量化指标。于是,各银行和其职员常常通过公私两条关系链无序推销本行银行卡,这种无节制的信用卡授信,固然使中国提前进入了信用卡“大国”,但是也给银行和持卡用户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对银行而言,授信过度,导致恶意透支现象,使得银行坏账率增加。

    据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信用卡发卡量为1.75亿张(目前1.9亿张),信用卡授信总额1.24万亿元,同比增加39.7%。然而,信用卡坏账率(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比例)也同时持续上升。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4.25亿元,比第二季度多增16.52亿元,增长28.6%,同比增长126.5%;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3.4%,比第二季度增加0.3%。另据《2010中国信用卡评测报告》,目前还存在相当数量的“睡眠卡”。

    如此景象,当然是前些年银行放卡“大跃进”所造成的尴尬。这不仅是银行资源的浪费,关键是给个人信用带来了潜在的隐忧。可以说,有多少睡眠的银行卡,就有多少的个人信用在不知不觉中被抹黑。

    哪里出了问题,就从哪里解决。银行限制发卡,尤其是不得向没有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和没有稳定还款收入的人群发信用卡,向符合条件的同一申请人核发学生信用卡的发卡银行不得超过两家。算是银行发卡思路的理性回归,也是对持卡用户善意的信用保护。这种从源头上的节制避免了持卡人和银行的双重风险。

    现在的问题是,以前银行所发的信用卡,所产生的信用问题由谁负责?《办法》并未明确。事实上,信用开所带来的很多风险,都是银行滥发信用卡所致。故而对于老卡的信用风险,银行不能甩包袱。《办法》规定,睡眠卡不收费,不激活不产生信用记录,这让人们欣喜。但这远远不够,已经在银行留底,或信用责任应有银行和吃卡者共同承担的信用卡信用问题,《办法》能不能规定一并格式化调。这样,银行和持卡者的关系才是全新和平等的,双方之间的信用关系才能理顺。

    不要忘了,中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已经飙上了快车道,个人征信系统已经完全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关于个人隐私信息、信用记录处理已经有法治层面的规范。个人所持信用卡,正是体现个人征信的载体。目前,公积金缴纳信息和贷款信息已经进入了征信系统。法院的行政执法记录、税务上的偷漏税记录以及环保纪录也有望纳入征信系统。

    在此语境下,银行更应谨慎而为,仅仅靠限发信用卡还远远不够。关键是对持卡者的个人征信抱持负责任的态度,认真清理因银行过失而导致的个人征信瑕疵,格式化掉不合理的低版本征信系统,重构银行和持卡者都采信而且权利义务对等的信用体系。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欠钱人没有财产,就不起诉了?大错!


北京才良(杭州)律师事务所 2018-06-14 10:11:05

诚信到底值多少钱?


网络 2014-10-12 23:23:25

谁来给政府信用打分?


光明日报 2014-06-23 10:04:13

企业环境信用评级为何难亮红牌?


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4-03-27 11:07:39

谁来为携程信用卡危机买单?


腾讯科技 2014-03-24 08:55:42

谁把我列入贷款信用不良记录黑名单?


燕赵都市报 2014-01-07 14:34:0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