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形容美国“文凭工厂”的生态再合适不过。 巨大的需求市场,让文凭工厂春风吹又生;“以帽取人”的价值观,为学历造假制造了温床
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形容美国“文凭工厂”的生态再合适不过。
巨大的需求市场,让文凭工厂春风吹又生;“以帽取人”的价值观,为学历造假制造了温床
2010年6月27日,唐骏48岁,这是他的第四个本命年。对他而言,每一个本命年都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只不过这次不像以往都是好运的开始。
7月1日,被称为“打假皇帝”的方舟子在微博上对这位“打工皇帝”的学历提出疑问。一夜之间,“打工皇帝”褪去了传奇色彩。而他所谓的母校,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西太平洋(601099,股吧)大学,也迅速成为国内网络搜索热词。
虽然唐骏在辩解中称,自己从西太平洋大学获取了博士学位。然而,美国国会下属政府问责局(GAO,原名“总审计局”)在2004年的一份报告中,专门点了西太平洋大学的名,称这是一所不需上课,学生只需提供相关人生经历、缴纳“学费”即可获取“学位”的“文凭工厂”(Diploma Mills)。
原来,这西太平洋大学就像《围城》中主人公方鸿渐“上”的“克莱登大学”一样。只不过,时过境迁,美国的“克莱登”不但没有灭绝,反而声势日大、生意兴隆。
漏洞
美国教育部对学校并无直接管辖权。教育部每年公布名单,列出获得其认可的资质审核机构,通过这些审核机构相关资质审核的高等教育机构即被认为是正规机构。这种下放权力的管理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教育产业发展,但这也造成了学校的良莠不齐。
联邦法律并未明文禁止文凭工厂的存在。所谓文凭工厂,虽有高校之名,但本质是通过卖文凭来获利,给学生提供的学术辅导很少甚至几乎没有。由于在立法上存在漏洞,美国有许多与西太平洋大学类似的“高等学府”(未获得美国教育部认可的资质审核机构认证),它们通过垃圾邮件、网络广告和传销电话等手段,构建出一个据估计每年营业额达数亿美元的灰色产业。
往往文凭工厂的网站外观做得相当美观,和正规大学网站没什么两样,都有学校介绍、课程设置等,然后也煞有介事地链上一个校长致辞。
但一项调查发现,与正规大学的校长不同,这些文凭工厂的所谓校长在学术界基本“不存在”,找不到先前任职记录或研究成果。这一调查甚至发现,多个文凭工厂的校长致辞内容几乎一样。而它们的课程设置则是照搬正规大学网站的相关内容。
除了设立网站外,一些文凭工厂还设立看似与其毫无瓜葛的资质认证机构,通过这些资质认证机构推销文凭工厂。在关闭之前,一家名为汉密尔顿大学的文凭工厂就设立过一个叫美国私立大学与学院委员会的机构,这一机构看上去好像是个资质认证机构,但实际上它并未经过教育部或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认可。它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为汉密尔顿大学做“托”。
营销
在颇有“英雄不问出处”传统的美国,从哪个学校毕业有时候并不重要,但绝对不允许作假。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在上世纪80年代对文凭工厂开展过一次大规模调查。那次调查导致39家文凭工厂遭查封,超过20人获刑。
曾协助FBI调查文凭工厂的艾伦·埃泽尔说,文凭工厂的销售手法极为多变,比如发出的垃圾邮件往往会包括一个电话号码,一旦你感兴趣打电话过去咨询,自称是招生官员的人会很快给你回电话。
埃泽尔说,这些人和你“谈不到60秒,就会开始问你,‘你在人生中有过什么成就?你在现在的岗位上工作了多久?’只要你回答这些问题,他们就会说,‘我认为你符合我们的招生条件。’”
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些招生官员的谈话内容都是有专门的“剧本”的。曾写书揭露过文凭工厂的作者约翰·贝尔说,根据“剧本”,这些招生人员能准确抓住不少没有正式文凭、但在人生中确有一定成就的人的心态。这些人往往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认为名牌大学毕业生也不过如此。
贝尔说:“不少招生人员在推销电话里头会用轻蔑的语气谈到名牌大学毕业生,带着一丝嘲讽意味,剧本里甚至会有专门一行写道‘在此加入笑声’等内容。”
“例如剧本会说,‘你也知道,那些哈佛大学的博士生连鞋带都系不好,连怎么设置录像机都不知道’,紧接着,就是‘加入笑声’。”他解释道,剧本接下去就会是“但你有20年的工作经历,你知道的肯定比那些哈佛的博士生多,(再次加入笑声,)我们会用博士学位来嘉奖你的人生经验。”
在客户交钱后,文凭工厂很快就会把烫金的学位证书寄出。
有的文凭工厂只要学员毕业典礼时去趟美国即可拿到学位;有的会装模做样让人交篇论文;有的则直接明码标价,如GAO公布的西太平洋大学对国内学生的收费标准:本科学位2295美元;硕士工商管理学位:2395美元;博士学位:2595美元。文凭工厂造假不仅包括假文凭,还包括了一整套假成绩单、假推荐信等“一条龙”服务。可谓服务周到,齐全到家。
诱惑
第一次“学历风暴”打击并未根除美国文凭工厂存在的社会土壤、堵上法律漏洞。美国国会在2003年至2004年又开展了一次类似调查。这次调查的起因,是美国国土安全部前高级官员劳拉·卡拉汉。
按照卡拉汉的说法,她原本只是想完成大学学业。根据她在政府任职时的简历,她拥有位于怀俄明州埃文斯顿的汉密尔顿大学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
当她在劳工部工作时,一名老家在怀俄明州埃文斯顿的下属对上司的教育背景产生了怀疑,他很快发现汉密尔顿大学是一所没有教职员工的文凭工厂。
但这名下属并未立刻告发上司。直到2003年,美国政府决定任命卡拉汉为国土安全部信息部门副主管,这名下属感到卡拉汉的假学历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于是将此事告知媒体。
这一丑闻很快引发公众不满,国会就此展开长达11个月的调查与听证。调查结束后,卡拉汉引咎辞职,GAO则在2004年公布一份报告。据调查,当时仅在西太平洋大学、加州海岸大学与西肯尼迪大学三家文凭工厂,就有463名联邦政府员工买了文凭,其中国防部最多,达到257人。有的文凭还是花公费买来。GAO报告说,在高级政府官员中,至少有28人拥有买来的假文凭,其中包括国家核安全局的3名高级操作人员。
除了上述大学外,报告还曝光了多所滥发文凭的文凭工厂:例如巴林顿大学(Barrington University,阿拉巴马州);拉克劳斯大学(Lacrosse University,密西西比州);汉密尔顿大学(Hamilton University,怀俄明州)……
调查导致“出名”的几所文凭工厂的生意受到影响。原先每年获利50万至200万美元的汉密尔顿大学搬了家更了名。其经营者鲁迪·马恩后来因逃税入狱。
很多买过文凭的人则忙着修改简历,有些人则付出更大的代价。汉密尔顿大学的一名知名“校友”、塞斯纳飞机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佩尔顿则将他简历上的“博士学位”拿了下来。而当时爱尔兰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巴里·麦克斯威尼因拥有一个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学位而被迫辞职,澳大利亚一名大学教师则被禁止使用“博士”头衔,因为他的博士文凭也是来自西太平洋大学。
蔓延
然而,这些调查并未带来美国教育法规的重大改变,即便是西太平洋大学、汉密尔顿大学这样的造假大学关闭,却也不能让文凭工厂停下脚步。
甚至不少遭到查获的文凭工厂改头换面,重新出现。例如汉密尔顿大学遭曝光后就搬到了巴哈马群岛,更名理查森大学,继续做了一段时间的文凭买卖之后才最终关闭。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正是文凭工厂背后巨大的需求市场让有心者窥觑其利润,也不得不让人感叹一片薄纸之于一个人的安生立命竟有如此之功效。这顶学术帽不如说是魔术帽。戴上这顶老少通吃的魔术帽,人似乎也就高了一截。正是这个“以帽取人”的价值观,为学历造假诚信缺失制造了温床。
再次玩味钱钟书老先生的话,“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当人的欲望和需求都只能寄托在这一方小纸上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也正如马未都先生所言,“一个鄙视文凭、鄙视学识的时代还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另一个迷信文凭,崇尚“学识”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链接:如何辨别“文凭工厂”
1.如果您想报名参加学位课程,重要的是要彻底研究网上学校。
首先,要查清招生的大学是否获得了认证;其次,要查清提供认证的机构是否得到了美国教育部或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的承认。获得承认的认证机构名单可以在美国教育部网站(www.edu.gov)和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网站(www.chea.org)查到。
2、查看校方的官方网站网址结尾。野鸡大学的官方网站有些以.org或.com结尾,而正规大学的官方网站则是以.edu结尾。
3、询问教师:所教课程?他们有什么学位?他们的专业领域是什么?
4、打电话或写信给有关部门,看是否有人已经提出了申诉。
5、不要相信广告。即使是在一些知名杂志上刊登广告的机构。杂志社没有审查广告真实性的义务,因此广告不一定是可信的。
链接:“文凭工厂”的若干特征
★名称往往与知名的大学非常相似,借以混淆视听。
★校址经常更改,有时甚至从一国转移到另外一国。
★书面材料一般包括大量的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
★可用比正常(如27天)少得多的时间进行文凭制定与印刷。
★没有选择性招生。
★对学位学分要求含糊不清或不明确。
★学术荣誉甚至可以再另外购买。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