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国家信用状况与内部信用制度建设并无多大关系。一个国家在国际交往中诚信,只是说明世界市场中的信用体系较为完备———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能接受赶德超美的事实,而不至于因此而过于狂欢。 7月11日
其实,国家信用状况与内部信用制度建设并无多大关系。一个国家在国际交往中诚信,只是说明世界市场中的信用体系较为完备———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能接受赶德超美的事实,而不至于因此而过于狂欢。
7月11日,中国一家信用评级公司发布了中国史上首份国家信用风险报告和首批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中国在这份报告中超过美德日三国。
中国国家信用赶德超美,很多人认为是自娱自乐的笑话———这实在是个天大的误会。一者,国家信用风险是个经济数据,而不是道德指数;二者,国家信用与个人信用也是两码事,前者更侧重于国际关系中的诚信与风险考量,后者是构建一国内部秩序的关键,不可同日而语。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国家信用即便一枝独秀,也不是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事实摆在这里: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等风暴来袭,伴随着一系列破产清算行为,西方诸国信用风险急剧飙升,而中国经济率先触底反弹,起码较好的数据保证了国家信用的领先地位。更别说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向来恪守规则,且诚信有余。
当然,这仅仅是评级公司排出的一份榜单,爱信不信。但客观地说,纠结于数据的理性不如现实地肯定构建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的重要性。无可讳言的是,当今世界,“掌控信用评级话语权的国家长期拥有最高信用等级”;而穆迪、标准普尔、惠誉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诸多问题和缺陷却在不断暴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信用评级其形式意义要远甚于数据意义。
遗憾的是,这样一个比较靠谱的、有相当数据支撑的评级认定,刚一落地就招致一片反弹。也许并不能怪民众“不解风情”,出现这样的尴尬,根源仍在于国家信用与个人信用之间的失衡与断裂。在国际关系中,我们的国家信用天真浪漫;而在内部秩序中,我们的个人信用却诡异多舛。这是非常滑稽的现实。
三聚氰胺混得如此脸熟,考试舞弊现象积重难返,学术不端沦为江湖演义……这些“反信用”的社会事件此起彼伏,就难怪公众见到“诚信”二字心有戚戚。理论而言,我们希望社会呈现这样一种状态:个人信用壁垒森严,诚信是诚信者的通行证,失信是失信者的墓志铭;而国家信用未必可能完美无瑕,基于维护并捍卫国民利益的需要,矛盾与分歧会相对多些,信用指数稳定而平和。
其实,国家信用状况与内部信用制度建设并无多大关系。一个国家在国际交往中诚信,只是说明世界市场中的信用体系较为完备———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能接受赶德超美的事实,而不至于因此而过于狂欢。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反思:为何公众会深深误读“国家信用报告”?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