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百家观点:未来,谁的信用评级可信?

来源:香港文汇报  2010-05-18 11:06:27

在市场上那些凤毛麟角般的金融企业如失去职业底线,滥用市场的信任,其引发灾难程度将难以控制。金融危机拖累全球经济,最终也将被长期以评估他人信用的国际评级机构拖到了聚光灯下,为投资人把关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已经在不觉间溃塌。全球对于国际三大评级

   在市场上那些凤毛麟角般的金融企业如失去职业底线,滥用市场的信任,其引发灾难程度将难以控制。金融危机拖累全球经济,最终也将被长期以评估他人信用的国际评级机构拖到了聚光灯下,为投资人把关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已经在不觉间溃塌。全球对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依赖,不得不让人反思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用什么方法才能避免他们的利益陷阱。

  评级机构评级结果是否公正遭遇质疑并非因希腊危机而起,近几年由于评级机构和评估对象之间剪不断的利益关系,国际评级机构靠收费用养评级业务,早已经受到市场指责这样做有失公允,只是全球金融市场评级机构由几家机构高度垄断话语权,人们质疑归质疑,市场依然不得不依靠评级机构结论选择投资机会。这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无法自愈的创口。

  如今看上去美国不断自爆家丑,并下狠心要治理评级机构现存的弊端。根据中外媒体报道,美国金融业遭遇司法调查正在升级,新近八大银行已被调查是否在次债项目上有误导公众的行为,而在国会听证会上前后美国两任财长都指评级机构与诱发金融危机难脱干系。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标普和惠誉也不同程度受到监管机构和司法机构的质疑及调查。

  信用评级机构是一种中介机构,资本市场中介机构的兴起,需要有独立于交易各方而存在的第三方机构,这些机构一般采用的是市场普适的评估风险方法,对市场交易主体进行风险评估,它所出具的企业的资信报告或者调查报告一直被市场认为是客观公正的。可是,由于评级机构靠收受委托评估方的费用而生存,与自己所信守的理念越来越背道而驰,导致评级结果也越加难公正。

  最近《中国证券报》提供的资料:美国证券交易所曾经为管理评级机构,1975年,美证交会建立了“全国公认统计评级组织”,并制定了加盟标准,标普、穆迪和惠誉成为该组织的第一批会员。该机构的管理条例中,凡参加这一组织的评级机构,投资人无权起诉。用大白话说就是评级机构评估任何企业和投资品种的风险,完全可以不顾市场真相也不会受到任何制裁。

  可见,美国监管机构只追究评级机构的利益链条,评级机构的道德底线,显然只是涉及到问题的一方面。试想,一旦评级机构纳入监管,监管者因其更大的利益,放行评级机构不公正评级,必然有可能误导和杀伤被评估对象的经济利益。此次,美国评级机构对于希腊的评级多次遭至非议,说明评级结果不仅仅关系一般投资者的利益,这些资信报告很有可能成为国与国之间利益较量的工具。这也正是当今几大评级机构不断对欧盟国家发出评级信息,欧盟多国政要感到不安,大声疾呼要建立自己的评级机构的重要原因。

  未来到底谁有资格进行信用评级,谁的评级才是公正可靠的,通过这次金融危机可以看出并非由本国进行监管就能万事大吉。国际评级机构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如果要从根本上治理评级机构的弊端,必须“广开言路”也就是有更多国的国际评级机构参与到信用评估中来。前不久,中国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在美落户受阻,说明美国对于评级机构的发展依然希望拥有高度垄断的话语权。

  笔者以为,如果全球资本市场经历危机而不长进,继续让评级机构靠自身约束成为信用的化身,依然是梦想。由此,求变是唯一出路,评级机构的多元化,多种话语竞争,让投资人对评级机构的评级有更多的参照系,以期保护自身的利益是一种选择。而从全球化经济的角度来说,资本大融合趋势无法改变,将来谁有资格仲裁评级机构、结果是否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也是一道待解的题。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欠钱人没有财产,就不起诉了?大错!


北京才良(杭州)律师事务所 2018-06-14 10:11:05

坐轨交逃票 你的信用值多少钱?


网络 2014-07-25 12:39:25

谁来为携程信用卡危机买单?


腾讯科技 2014-03-24 08:55:42

个人信用信息未有效保护 谁之过?


河北新闻网 2014-03-10 12:50: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