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掌控命门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5步施展“金钱魔术”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0-05-12 09:43:10

向松祚,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环球财经》杂志总编辑、环球财经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CCT V特约财经评论员、《第一财经日报》专栏作家、两家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早年毕业于华

    向松祚,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环球财经》杂志总编辑、环球财经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CCT V特约财经评论员、《第一财经日报》专栏作家、两家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早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先后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欧元之父”、国际宏观经济学奠基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

    主要著作:《伯南克货币理论和政策哲学》、《汇率危局 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和后果》、《不要玩弄汇率 一位旁观者的抗议》、《张五常经济学》、《五常思想》(主编)、《蒙代尔经济学文集》(6卷,译著)、《金融危机和国家利益》等。

    蒙代尔在公开演讲时评价向松祚:“思想深邃、见解独特、学识渊博。中国最优秀的经济学家之一。”张五常评价到:“作为经济学者,向松祚具有两项非同寻常的素质。其一、他阅读范围极其广博。其二、他具有鉴别问题重要性之能力。这是一种特别的天赋,经济学者之中并不常见。”

    试问:当今世界,谁掌控着全球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定价权呢?答案是: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

    真正理解当代全球经济内在运行机制之人,就能明白为什么信用评级是整个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命门和枢纽,就能明白上述评论绝非夸夸其谈,它们的确蕴含着异常深刻的真理,的确揭示了当代全球货币金融体系最残酷的现实。

    想想吧,如果没有良好的信用评级,任何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都无法进入国际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是任何债券发行人进入国际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必备的通行证。如果信用评级达不到投资级别,那么债券发行人即使能够勉强发行债券,也将付出极高的代价(只能发行收益率极高的垃圾债券)。当今世界,任何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要想在主流国际金融市场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维持投资级别以上的信用评级(BBB-)。

    信用评级就是国际金融市场之命门,掌控命门的就是美国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

危机推手?

    过去数十年来,以下场景我们早已司空见惯: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标普、惠誉)之一宣布下调某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该国货币金融和资本市场就立刻风雨飘摇:汇率暴跌,股市崩盘,企业倒闭,乃至社会动荡、国家破产和政权更迭。信用评级公司的一纸降级声明,威力往往远超过总统、总理、财长和央行行长的信心讲话。

    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10多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一个场景:

    1997年9月3日,标准普尔宣布下调泰国主权评级,由A下降至A-,长期评级由A A下调为A A-;短期外债和泰铢评级尽管维持A-1和A+1不变,前景则下调为负面。与此同时,标准普尔宣布近期还可能再次下调泰国主权信用评级。尽管泰国政府立刻发表声明,指责标准普尔下调评级有失公允,泰铢汇率当天应声下跌超过4%。菲律宾比索和马来西亚货币皆大幅下挫。标志着东南亚货币危机进入新的阶段。

    让我们再回到2010年。历史总是重演,总是惊人的相似:

    2010年4月27日,标准普尔将希腊主权债务评级从BBB+下调至BB+,一次下调三个级别,前景展望为负;同日,标准普尔将葡萄牙主权债务级别从A+下降到A-,一次下调两个级别,前景展望为负;第二天(4月28日),标普宣布将西班牙主权债务级别从A A A下降到A A,一次下调两个级别,前景展望为负。

    消息传出,市场立刻产生强烈反应。4月27日,希腊和葡萄牙股市分别暴跌6%和5%;受此影响,德国、法国、英国等国股市普遍下跌2%-3%。28日,欧洲各国股市继续下跌1%左右。全球金融市场数据显示,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导致全球股市总市值蒸发超过1万亿美元。

    主权信用级别的降低以及负面的前景展望,让三国原本已经恶化的国内经济和财政状况变得更加不堪一击。之前希腊政府债券信用级别尽管无法与顶级债券相比,却依然维持在投资级别,许多跨国商业银行仍然愿意购买。希腊经济长期没有起色,却依然可以维持庞大债务,国债能够维持投资级别的信用等级可以说是关键条件。

    标普的决定大大加速了欧盟、德国以及IM F对希腊的救援速度。信用评级的巨大威力再一次展示得淋漓尽致。

    值得我们高度注意的是:次贷危机、金融海啸、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连续爆发以来,美国多家金融机构倒闭破产、被政府接管和接受政府救助,美国政府以史无前例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挽救金融危机,全球投资者普遍担心美国国债的安全性。假若换做其他国家,其主权信用级别应该早就被降低了,然而三大评级公司并没有下调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美国国债依然维持了最高的信用级别。

    相反,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2003年之前一直维持在BBB级,直到2005年后才得以调升。目前穆迪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为A 1,标普给予中国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为A+,短期主权信用评级为A-1+。

    人们不禁要问: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之信用评级是否也是双重标准?

    命门为何操在美国之手

    信用评级机构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或影响力?为什么美国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可以在全球呼风唤雨、不可一世?为什么其他国家对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生杀予夺”几乎毫无招架之力?其他国家为什么至今没有发展出足以抗衡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的本土信用评级机构?所有这些关键问题的答案只能从当代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内在运行机制之中去寻找。

    我们可以将当代全球货币金融体系划分为五个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五大市场体系或价格体系,它们构成一个相互交错、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式的全球价格决定体系。

    第一层:全球最终商品和服务市场体系和价格体系。第二层:全球战略资源市场(包括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市场)和其他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包括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市场)和价格体系。第三层:全球企业股权市场体系(包括公开股票市场、私募基金、风险投资、收购兼并等等所构成的庞大的全球资本市场体系)和价格体系。第四层:全球信用市场体系(包括交易量异常巨大的国债市场、公司债券市场、地方政府债券市场以及由此派生的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等等)和价格体系。第五层:货币发行体系、货币市场体系和货币价格体系(主要是全球基础货币发行市场和发行机制、交易量同样巨大的外汇市场以及汇率制度之安排等等)。

    第五层是全球价格体系金字塔的最顶层。五个层次构成的全球金字塔式市场体系和价格体系,皇冠明珠就是美元储备货币体系或美元本位制。

    全球货币金融价格体系的传导机制是:美元储备货币价格决定全球信用价格;全球信用价格决定全球股权市场价格;全球股权市场价格决定全球战略资源价格;全球战略资源价格决定最终商品服务价格。

    关键问题来了:哪个市场决定储备货币(美元)的价格呢?亦即哪个市场决定全球长期通货膨胀率和长期利率呢?那就是美国国债市场。美国国债市场是全球货币金融市场之基石,是全球债券市场之定海神针,美国国债的信用等级亦是全球其他所有债市信用级别的参考标准。

    三大信用评级公司的评级模型就是依照美国债市运转经验所构建和完善的。如同美国国债市场及其信用级别是全球货币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命门和枢纽一样,每个国家的主权信用级别和债券市场则是该国金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命门和枢纽。谁能够决定一国主权债券的信用级别和债券市场的价格水平,谁就站到了整个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权力之巅。

国债为王

    要深入理解全球金融和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信用评级机构的巨大权力,就必须透彻认识美国庞大的债务和债券市场,尤其是国债市场。

    美国能够支配全球货币金融体系,最重要的支柱是美元本位制,美元本位制最重要的支柱则是美国债券市场。债券市场是美国货币政策之基石,国家信用之基石,全球军事扩张之基石,资本市场之基石,纽约全球金融中心之基石,美国金融战略之基石。

    举世皆知,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债务国。美国债务到底有多大?总量约55万亿美元,包括国债、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债、公司债(金融公司和非金融公司)、个人和家庭债。

    12万亿美元国债,仅外国政府持有量就超过3万亿美元,私人投资者(个人和企业)购买多少,殊难统计,二者相加,外国资金购买美国国债之量,接近50%!

    庞大的国债市场让美国可以坦然面对庞大贸易赤字、国际收支赤字和财政赤字,处变不惊,坦然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史无前例之赤字开支来挽救金融危机。根本原因就是外国人乐意为美国人融资。

    当然,国债市场给美国的贡献远远不是融资那么简单。国债市场之盖世奇功约有三端:

    其一、国债市场为货币政策提供最佳指南和传导机制。美联储之货币政策(加息、减息、量化宽松),无不借助国债市场买卖来完成。易言之,美国国债市场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全球金融市场之神经,时刻左右着世界资产价格之走势。

    其二、国债市场乃是美国整个金融市场之中枢和基石。纽约证券交易所之成立,源自国债交易;纽约取代伦敦成为最强大之金融中心,国债市场居功至伟。

    其三、美国国债市场是全球金融市场和资产价格之最基本标尺。纵观世界,举凡一切资产价格(包括股票、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工具、外汇、房地产等等),无不深受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之左右,美国国债之价格和收益率走势,正是全球利率走势之最佳指示器。

    其四、美国国债市场规模越大、流动性越高,就越具有“锁定效应”和“规模效应”,就越具有全球垄断性。美国资深金融外交家、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 科伯公开宣告:外国投资美国国债越多,就越难以自拔,美元债市流动性就越高,各国外汇储备投资就越是别无选择。美国国债市场已经成为吞噬各国外汇储备的“巨大黑洞”。

    中国许多人对国家庞大外汇储备投资美国国债之安全性深表担忧,然而细心思之,我们庞大的外汇储备又能够投资到哪里去呢?此乃我们面临的最尴尬之困境。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惠誉下调日本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至“负面”


经济参考报 2016-06-15 09:39:00

穆迪警告称拟下调德意志银行评级


中国日报网 2016-03-23 00:12:17

标普调降美国八家大银行信用评级


新浪财经 2015-12-03 11:07:25

韩国社交网络评估个人信用模式


网络 2015-05-16 22:15:54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