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美降三国信用评级打压欧元 欧盟欲借力中国反击

来源:国际在线 2010-05-10 13:22:38

新华社4月28日电:在希腊和葡萄牙的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后仅一天,全球主要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又将西班牙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为负面。   标普指出,西班

  新华社4月28日电:在希腊和葡萄牙的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后仅一天,全球主要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又将西班牙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为负面。

  标普指出,西班牙本次遭“降级”的一大原因在于该国经济增长中期前景有所恶化。

  ●美国财政部将发行780亿美元债券进行再融资

  道琼斯新闻:美国财政部5月5日称,将在其季度再融资操作中发行780亿美元的债券。美财政部指出,拟5月11日拍卖价值380亿美元3年期债券、12日拍卖240亿美元债券,以及13日拍卖160亿美元30年期债券。

  资料显示,美国2010年一季度计划发行的规模是8500亿美元,二、三、四季度分别为3000亿美元、2000亿美元和5000亿美元。

  以上两条消息可以勾勒出这次欧元危机的前因后果。

  在4月27日的《天下纵横谈》中,评论员曾经谈到,美国凭借“巧”实力在中、俄、欧以及地区次势力之间腾挪跳跃,其重要目的就是赶在自己与这些力量与次力量中心的矛盾激化之前,引导这些力量之间的矛盾先行激化。

  但是,事态的发展表明,美国的目的显然没有能够达到。不论是中俄在吉尔吉斯斯坦政变问题上的处理态度,还是中欧之间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谅解,都没有让美国能够坐收“渔翁之利”。

  美国有限地惩罚了高盛公司,但这出“苦肉计”唱得实在是太不敬业,因为高盛的信用等级没有被下调。因此,欧盟国家也没有顺着美国的鼓励,去压迫人民币升值。其标志性事件是4月25日在华盛顿闭幕的20国集团财长会议。在那次美国曾寄予厚望的会议上,人民币汇率问题被美国之外的所有代表直接“无视”了。

  但与此同时,俄罗斯却是实实在在地在前苏联的地缘范畴内进行了“利益收割”,而一些地区力量中心也在待价而沽。

  弱美元不仅是其他国家面临的问题,更是美国人自己的头疼问题。美元的长期贬值前景,让资本外流,导致国债拍卖困难,经济发展成本不断抬高。而刚刚通过的开支庞大的奥巴马医疗保健计划则说明,美国的国内政治环境已经让奥巴马无法开源节流。

  因此,如何让世界资金重新回流美国,以让美国的国债拍卖顺利一些,美国的资产负债表更好看一些,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如果美国不能找到一个立即能够让美国经济增长的新产业,那么美国就需要驱逐资金进入美国。

  从这个逻辑去看,美国评级机构下调希腊、葡萄牙以及西班牙主权债务评级,引起了国际资本对欧盟地区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以及欧元的暴跌、美元的暴涨都在说明,美国的评级机构这次出击,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已经有不少资本由于担忧欧盟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而投奔美元资产。

  欧盟组织反击,借力中国将是一种高效选择

  ●萨科齐称指责人民币汇率水平是错误的

  路透社4月30日电:法国总统萨科齐4月30日表示,指责中国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水平是错误的。他在上海称:“指责中国的贸易顺差会适得其反,指责中国人民币汇率水平也是错误的。”他指出,最重要的是中国需要一个新的货币体系。

  ●法德呼吁审查评级机构

  新华社5月6日电:德国总理默克尔与法国总统萨科齐呼吁对评级机构进行审查并建议根据欧洲法律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特别是在主权债务评估方面。

  欧盟国家一直呼吁调查由美国控制的国际金融评级机构在希腊债务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

  以上两则消息则透露出了欧盟的反击方向。美国对欧元展开的攻击方式,从市场本身来说,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这就是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玩的游戏。但是,作为当今世界两大力量中心,这种货币矛盾的激化则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美国对欧元区软肋所进行的打击,让美国下周开始发行的780亿的国债获得一个比较好的认购氛围。而从长期来看,美国的投资银行和评级机构的珠联璧合,拉开了美元与欧元短兵相接的序幕,作为主动的一方,美国仍然有许多后手可以使用,如是否会继续将危机推波助澜,使其扩大至爱尔兰、西班牙,乃至欧元的核心层国家意大利。

  对于美国投资银行和评级机构的攻击,以及可能的后续动作,欧盟是非常清楚的,而作为欧洲核心国家的法德,是不可能让诞生已经10年的统一货币,就此而崩溃的。

  因此,在阻止形势恶化的同时,反击则是必然的。而有关反击的方向与看点,评论员认为,有两个方向:一是加强与中国乃至亚洲地区的合作,并寻求支持。另一个则是要求加快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以及对新的货币体系的探索力度。

  在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方面,我们看到欧盟有关领导人已经做出了姿态:萨科齐以及巴罗佐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做出了支持中国的表态。但是评论员认为,中欧关系的进展能否达到一个让中国满意的程度,或者说显示欧盟是否有足够的诚意,要看两个方面:一是欧盟是否会提出讨论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欧盟是否会提出解除对华军事禁运的问题。

  在另一方面,欧盟已对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非常不满,已经声称要建立自己的评级机构。评论员认为,这是欧盟试图打掉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话语权努力的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开始。当然,这些反击能否真的实现,还要看美欧的矛盾会激化到什么深度。

  若逼急欧洲后果难料,美国是要使欧元长期疲弱

  ●IMF将商议希腊贷款事宜

  新华社5月6日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说,该组织将举行董事会,商议是否批准希腊提出的400亿美元救助贷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说,该组织执行董事会将于5月9日举行会议,商议批准希腊提出的260亿特别提款权的救助安排。

  ●拜登说美欧相互需要

  国际在线5月6日消息:美国副总统拜登6日在欧洲议会演讲时表示,美国和欧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需要。拜登当天在演讲中强调,美国将继续支持欧盟的一体化进程,愿意看到一个“权力更大但责任也更大”的新欧盟。美欧在一个多极化世界中保持和推进战略伙伴关系至关重要。

  以上两条消息给评论员的第一感觉是两个字:费解。正因为如此,评论员认为,它更值得细心解读。

  对于萨科齐和巴罗佐在中国的表态,美国人自然也是尽收眼底。在中欧美这个三角中,即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不希望形成1对2的局面。

  但在无法鼓动其他力量“鹬蚌相争”的情况下,美国采取了一个新的策略,评论员称之为“可控博弈”:即针对对手的弱点,主动出手敲打,一方面是有限获利,一方面则压迫对方进入自己的战略轨道。此前的丰田门事件,即是一个范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此次主动打击欧元,也有一点无奈之举的意思。在一系列“巧”外交无法奏效,国内经济情况始终不见实质性好转,而海外资本迟迟不肯大规模流入的情况下,攻击欧元实在是形势所逼。

  正是因为如此,评论员认为,目前“欧元危机”并不会严重到其即将崩溃的地步。毕竟这一前景带来的后果,即使是美国也难以控制,难以预测的。也是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有点矛盾的景象:美国人一边下调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主权债务信誉等级,一边又支持通过IMF来救助希腊。

  评论员认为,美国并不希望真的一举击溃欧元,而是希望通过绵绵不断的后手,让欧元长时间处于一个病恹恹的状态之中。惟有如此,才有可能不逼急欧盟,并保持将来挟持欧洲,压迫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可能性。

  但是,要精确控制形势的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国打压欧元之后,必然将引起世界格局新的变动,而中国将在这个变动中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

  中国压力暂缓,但仍需保持警惕

  ●巴罗佐出席中欧建交招待会

  新华社5月6日电:庆祝中欧建交35周年招待会6日在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欧盟委员会大楼举行。欧委会主席巴罗佐、欧委会对外关系总司长阿尔梅达等近200人参加。巴罗佐和宋哲还共同为庆祝中欧建交35周年纪念封揭幕。

  ●欧盟力争在亚洲开市前准备好紧急救援基金

  本报综合消息:5月8日欧盟各国财政部部长聚首商讨一项紧急救援基金的细节。

  欧盟16国领导人在7日的一次峰会上达成一致意见,建立欧盟金融防护体系。欧盟各国财政部长希望这一防护体系的细则能在10日亚洲市场开盘前发挥作用。

  以上几则消息体现的是欧元区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打击欧元是美国压迫人民币升值未果后,作出的一个选择:既然不能让中国的资本流入美国,那就只好让欧盟的资本来替代了。

  评论员认为,对于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顺差,美国人嘴上的不愿意是假的。美国乐意看到中国廉价商品来提升美国人的生活水准。美中贸易看起来是美国逆差,但这只是商品贸易。在评论员看来,美国对中国最大的出口,不是任何商品,而是美元本身。只要中国需要美元,美国也乐意把这个出口长期做下去。而真正威胁到美国美元出口的,在当前来说则是欧元。

  因此,在当前的世界经济现实下,中国虽然是潜在对手,但现在却在支持着美元,而欧元则是要与美国分割世界实体经济的真正对手。因此,美国此次选择对欧元出手,实是必然之举。

  欧元兑美元暴跌,而人民币基本盯住美元,所以等于人民币也在升值。因此,未来美国拉拢人民币汇率战同盟军的可能性更小了。另一方面,中国不论对欧洲还是对美国,都变得更加重要起来,而对欧盟则更加如此。作为拥有2万多亿外汇储备的中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日用工业品出口国,其对欧元的态度如何,在欧元遭到美元攻击的关键时刻,将是左右局势的关键力量。

  欧盟主席巴罗佐首次出席中欧建交35周年招待会,规格已经属于超高。而欧盟各国财长希望在5月10日亚洲金融市场开盘之前,达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救助计划,则也是希望以具体行动博取亚洲国家的信心。

  对于欧盟的这番心思,评论员认为,从中国角度而言,虽然此前已经有了萨科齐和巴罗佐在访问中国时的表态,但中国期待的是实际行动。在欧盟提升与中国合作关系的实质行动出现之前,中国还应该冷静观察,多看少动。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广州签发全国第一张微信身份证


电脑报 2017-12-29 14:49:00

网络云盘“涉黄”牟利或追刑责


民主与法制时报 2017-12-01 14:03:08

中国首份企事业信用报告在青岛出现


21CN股票 2014-05-13 08:43:23

国务院就企业信用约束机制征民意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4-04-18 10:38:2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