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新泰拟任80后领导背景调查结果

来源:新京报 2010-03-02 15:18:07

上周,一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公示”引爆中国互联网。六名80后“副局长”先被网络后被媒体置于聚光灯下,关于其选拔程序和依据的争议料将不断深入。 这六名80后,将在山东省泰安市下辖的县级市

    上周,一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公示”引爆中国互联网。六名80后“副局长”先被网络后被媒体置于聚光灯下,关于其选拔程序和依据的争议料将不断深入。

    这六名80后,将在山东省泰安市下辖的县级市新泰市担任“副局长”职务,属副科级。六人的升迁跨度之大,引人注目。比如,从市纪委科员拟任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从区法院的助理审判员直接拟任市法院副院长;从开发区法庭书记员拟任市司法局副局长。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王然和刘婷婷。王然,女,山东新泰人,1986年7月生,2007年山东工商学院毕业,管理学学士、经济学学士,同年考取公务员,现任新泰市纪委案件审理室科员,拟任新泰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

    刘婷婷,女,也是山东新泰人,1984年12月生,200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同年考取山东省委组织部选调生,2008年9月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一年前的2009年2月,才取得出任审判员必需的《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刘婷婷现任岱岳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助理审判员,拟任新泰市人民法院副院长。

    这样的履历、拟任职务,导致了网友的“人肉搜索”。搜索结果是:“王然是新泰市委组织部某副部长的准儿媳妇,刘婷婷姑父是原新泰市政法委书记、市委常委、副市长。”

    就此网络舆情,权威的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新泰市市委副书记丁翊强、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安原。两位官员重申了新泰市此次选拔任命这六名80后“副局长”的一些程序性事实和相关规定。他们认为,这次选拔工作符合《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相关要求,严格按照部署动员、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统一考试、组织考察、研究任用等程序进行,确保公平、公开、公正。新泰市纪检监察部门对公开选拔过程进行了监督。

    但不断涌入网络的来自专家学者的质疑,也正集中于选拔任命的程序。根据《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试行)》、《公务员法》、《新录用公务员任职定级规定》三部法律法规,参加提拔前,候选人应该依法具备四年以上的公务员工作经验。王然、刘婷婷均不满足此年限要求。

    按《法官法》规定,地方各级法院的副院长,应由本院院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通常组织部门具有推荐的资格,而不是直接任命。而对刘婷婷的选拔任命程序不合此规定。

    王然、刘婷婷亦有在上述权威访谈中出镜。王然公开辩称,“我还没有男朋友,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刘婷婷则称,“我的父亲在2000年2月因车祸去世,母亲是农民,其他亲戚中也没有从政的,我也没有男朋友。”

    网友还进一步“人肉搜索”到,王然、刘婷婷二人当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成绩,而截至目前,对王然、刘婷婷的网络人肉搜索仍在继续。

    一篇网帖,让山东省新泰市几位新选拔的“80后”官员处于风暴眼中。

    这篇名为《令我十分震惊的任命公示》的帖子,在众多网友看来,似乎踢爆了一个黑幕。因为今年2月初,新泰市公示了公开选拔的领导干部拟任人选,新选拔的6名副局长和1名法院副院长中,有6人是“80后”,最年轻的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王然,只有23岁。

一时间,学历造假、官二代、背景深厚等传言在网络世界甚嚣尘上,尤其是两名新泰籍女生,23岁的王然和生于1984年12月、被选拔为新泰市人民法院副院长的刘婷婷,更被“知情者”挖出了“背后猫儿腻”,其大致版本为:

刘婷婷的姑父为原任新泰市政法委书记、市委常委、副市长,现任泰安市岱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苗丰平,其姑姑为原新泰市教育局书记、市妇联主席的刘凤琴。男友则是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儿子。

王然男友的父亲则被指是新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悦瑞。

真相究竟为何?2月25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赶赴新泰进行调查,并且把调查重点放在王然和刘婷婷两人身上。

刘婷婷来自单亲家庭

资料显示,刘婷婷的家位于新泰市翟镇大港村。26日下午,记者赶往该村进行采访。

在村口下车后,有一条水泥路直通村里。由于不认识路,记者向一个身材干瘦的老大爷打听,不承想,老人正是刘婷婷的爷爷。

老人说,他叫刘云涛,今年77岁,刘婷婷是他大儿子的大闺女。应记者请求,他带路去刘婷婷家。

路上,记者直入主题,问:“你有没有一个叫刘凤琴的女儿?”

刘云涛一脸茫然:“啥?刘凤琴?不认识,她是谁?”

“网上说她是刘婷婷的姑姑,当过新泰市教育局局长,她老公当过政法委书记和副市长。”记者解释道,“很多人都相信刘婷婷正是因为姑姑这层关系才当上法院副院长的。”

言语间,已经到了刘婷婷家,但大门久敲不应。“婷婷的妈妈在他兄弟的煤站当会计,不在家。”刘云涛说。随后,他带着记者来到了深藏于村子中央的一处破旧小土房。

“这就是我家。”刘云涛说。

眼前的景象令人惊讶不已:两堆玉米秸秆的后面,是一间低矮的土坯房,墙上裂缝纵横,西南一侧还有一根木头打着支撑,以防坍塌。屋上的瓦残破不堪,屋脊上扎着一大块旧塑料布,明显用于防雨。

顺着大门望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沾满油污的桌子,上面摆着茶壶、碟子、火柴、塑料袋、盛着剩菜剩饭的菜碗饭碗,以及5个葡萄糖瓶和一盒治哮喘的药。屋子就这么一间房,且宽不过两三米,长不过四五米。桌子东面是床,上面的被子、枕头、衣物乱成一团,全都是油腻腻的。桌子西面熏得漆黑的墙下是一个灶,玉米秸秆就散落在灶下。触目可及的唯一电器是一台产自上世纪80年代的电视机。

这样的景象,即使是在记者去过的最贫困的山村,也属于罕见之列。

老人神色颇不自然:“我是村里最穷的了……看我们家这样,我会有个当局长的女儿?”

他说,他有4个孩子,三儿一女,但他是二婚,有两个儿子跟他姓刘,一个是刘鹏举,一个是刘朋辉,“刘鹏举是老大,就是婷婷爸爸,2000年出车祸去了”。另外两个则是老伴带过来的,没有改姓,“儿子叫陈明宇,女儿叫陈明兰”。

与网上广受传播和质疑的刘婷婷的姑姑是新泰市高官不同,刘云涛说自己的这个女儿就在村里务农,偶尔到村附近的煤矿上打工。“我们家人都是老百姓,几辈子都是老百姓,哪有什么高级关系?”

随后,刘云涛带着记者找到了刘婷婷母亲李慧玲,李慧玲带着记者回家。

刘婷婷家的房子从外观上看虽然比爷爷家好多了,但与邻居们的房子比,有许多明显落伍的细节:比如大门,邻居家大多不是塑钢门就是漂亮的铁门,但刘家是用粗糙木头打的木门;再如外墙,邻居家的用石灰抹得匀匀净净,但刘家还是黄黄的土墙,没有抹灰。

刘家的院落逼仄、破败,东西四处散落。堂屋里是发黄的墙皮和厚厚的灰尘,两张旧床一头一张。整个屋子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墙壁上密密麻麻的奖状,这是她3个女儿的学习成果。

说起外面的议论,李慧玲马上激动起来:“说我们家婷婷是官二代对吧?你们也看到了,官二代的家会是这样?”

这位身材瘦削的女人言语中带着悲愤:“婷婷他爸爸已经过去整十年了,我真想把那些造谣的人揪到她爸爸的坟头,让他们看看官在哪里。”

丈夫去世的时候,老大刘婷婷才15岁,刚上高一,李慧玲没有再嫁,一个人把3个女儿拉扯大,让她们都进了大学。“都是女孩,又没爸爸,不好好上学,在村里会受气”。

她说:“这十年的苦,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些年来,一毛钱我都不敢乱花。婷婷过得也很艰苦,五毛钱买两个馒头就是一顿饭,但她懂事,从不向我埋怨,还经常打工挣钱。”

说到这,李慧玲声音哽咽了起来:“穷人的孩子怎么干什么都这么不容易,凭自己的能力还有人说三说四的,我觉得特别委屈。”

她说,最初得到消息的时候,她心里很高兴,觉得闺女有出息了。但没多久,各种传言很快传到了她耳朵里,让她特别难受:“咱没有关系,也没有钱,走后门想都不敢想,所以我也觉得很生气,感觉这社会太没有人情味!”

李慧玲和刘云涛也都否认刘婷婷目前有男友。

在随后的暗访中,刘婷婷家的多位邻居也向记者表示,从没听说过她们家有什么当官的亲戚,只有李慧玲的兄弟是贩煤的,有点儿钱。他们也没听说刘婷婷目前有男友。他们对于这位新近选拔上的法院副院长评价多为“从小努力刻苦,懂事”,对于外界的议论纷纷,他们的评价则大都认为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多位人士称王然有男友

对于王然的家庭情况,从各种资料上看,并无多少有效信息。然而,记者却偶然在一个询问“山东新泰的王然有什么背景”的网络提问后面,看到了自称是“王然的叔叔”作出的回答:

“我可以告诉你,我们一家没有任何社会背景,王然的父母在新泰农贸市场批发蔬菜。王然没结婚,去年大约10月谈了个男朋友。她是2007年8月考取的纪委公务员,当时笔试第一,面试第二。如果你还有疑问,请到山东新泰南关社区查问。”

27日上午,记者来到新泰市,当地人介绍,新泰农贸市场又叫青龙市场,记者辗转找到了这个市场。

偌大的市场被蔬菜批发和水果批发一分为二,记者在蔬菜批发区域辗转寻访,一位年近50岁的知情妇女称,菜市场内卖藕的不少,的确有一户王姓商户,前不久还在电视里看到过他的闺女,年纪轻轻当上了市里的副局长,这事在菜场内很快传开,“真是好福气”。

在水果批发区,一位批发苹果的商户介绍,王然的父亲叫王怀强,卖藕为业,干了十多年了,夏天还在路边卖西瓜,勤劳肯干,人缘儿不错。她表示没听说王家有什么显赫的亲戚,要不然也不会干这个。

这位商户介绍,去年夏天王然还来过西瓜摊,看起来也很懂事,听说这孩子从小读书就不错,“这次给家里争气了”。

市场内一位高个子女人确认了这一信息。她告诉记者,王家就住在离市场几百米外的南关社区,“昨天还在市场内拉过藕,今天下午可能会来”。

问及男朋友的事情,她很肯定地说:“王然有男朋友。”但男朋友的具体身份她不知道。

记者注意到,在百度的地方论坛“新泰吧”,也有多位自称王然的邻居指称,王然有男友。

但此前,王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称:“可笑!我还没有男朋友呢。”

应记者请求,这位女士拨通了王然父母的电话,但他们都拒绝了记者采访的请求。

在隔市场不远的南关社区,记者遇到了王然的三姥爷,他家与王然家正好住对门。老人介绍,王然家有姐妹两个,王然是老大,这孩子从小就不孬,年年拿奖状回来。她家里也没有什么当官的亲戚,因为拆迁还建,才得以改善住房,一大家子搬到了眼前的这座新楼里。

对于男朋友的事情,他断然否认:“孩子年龄这么小,没有谈过男朋友。”

随后他带记者来到位于三楼的王家,只见王家铁门紧闭,多次敲门也没人回应。

未发现两人学历造假

此前,有网友怀疑两人学历造假。

许多网友指出,现在大学毕业生毕业时即二十二三岁了,王然今年23岁,却有了3年的工作经验,“她四岁就读小学一年级了?”

由于仍处于假期,记者未能联系到山东工商学院进行证实,但从网上所搜索的资料来看,一份“山东工商学院05-06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奖学金”资料显示,来自工商管理学院、学号为“03073106”的“王然”获得了“二等奖”奖学金,另一份奖励名单显示,王然获以综合测评成绩82分获得三等奖300元。

根据这份名单,记者在网上联系了一位王然的同学,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男生说,王然确实在2003年至2007年间就读于山东工商学院,“成绩还不错”。

对于刘婷婷而言,网络间流传的一份山东大学法学院《关于2006级函授、夜大领取毕业证的通知》,更是让她备受非议。

这份通知中,学号为“160628120068”的女生“刘婷婷”被通知“领取相关的毕业材料”。

但记者证实,此“刘婷婷”并非彼“刘婷婷”。这次被选拔为法院副院长的刘婷婷的一位邻居及小学同学证实,她是山东大学法学院的全日制本科生,2003年入学,2007年毕业。

李慧玲说,当年一本线是524分,女儿考了594分,怎么可能会是函授?

刘婷婷大学同学林一英则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证实,她们在大学时同住一个寝室,“她本来就很优秀,那些八卦的人简直是胡闹”。

但在这次采访中,记者多次拨打刘婷婷和王然的手机,语音提示都是“暂时无法接通”,记者通过李慧玲与刘婷婷联系采访,结果却被刘婷婷婉言拒绝。

其余5名新选拔的干部,也有几位被怀疑有背景,但由于他们的集体沉默,记者未能得到进一步证实。

本报泰安2月28日电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王然生活照”忽悠多少人?

随着网络的兴起,公民表达如鱼得水,大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之势。然而,网络也同纷繁芜杂的社会一样,既有真、善、美,也假、丑、恶。

甭说别的,就拿近日牵动公众神经的“80后副局长”来说,起初是,舆论来势汹汹,有根有据的“合理”猜测两个80后女副局长不是官二代,就是官二代的媳妇。当其中一个80后副局长王然否认自己是官二代媳妇后,网友以“人肉搜索”配发了“王然”的“生活照”,“揭发”“王然撒谎”。

然而,据最新报道,24日,山东省新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负责人证实,近日,部分网络媒体上刊登的有关文章中所谓“王然生活照”,经新泰市有关部门和本人核实,确认并非王然本人。(2月24日人民网)

新闻还配有新华社的视频。视频中的王然与“人肉”出来“王然”完全迥异。而且,从视频中听了两位80后的谈吐,笔者觉得她们很沉稳,没有任何情绪。其中,刘婷婷认为网友发表的看法和意见是“自由的体现”,“不应该加以干涉”。由此可见,两位80后副局长是比较成熟的,正如刘婷婷所说,80后已经30岁,担任副科级领导干部算正常。

笔者并非替她们说话,只是觉得她们说得有理。显然,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舆论质疑应该可以罢休了。毕竟“人肉搜索”不是完全可靠的。反过来,该质问的是,究竟是谁发布了虚假的“王然生活照”忽悠人。同时,该反思的是,今后如何甄别和理性对待“人肉搜索”“证据”,防止自己被虚假信息所蒙蔽。

王然,女,23岁,原本名不见经传,近日成为名人。主要原因是在这个岁数就能做到山东新泰市某部门的副局长,而距离她进入公务员队伍才不过两年多的时间。一般人还在副股级干部沉浮的时候,她却已经到了副科级———按说副科级实在算不上高官,但在一个县级市当中,怎么也是个人物了。

遭到质疑的无非是其资历是否足够、背后是否有什么背景之类的问题,这在我们这里已经算是常规提问了,而且经常是无解的。这次是不是能够有解还不知道,只是网友再次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挖地三尺找王然女士以及其他同时坐着直升机上位的“80后”官员之底牌。然后就是各种谣言满天飞,这几天被传播至网络每个角落的“23岁女局长生活照”,最终被认定为假的,原版的人不是这个,至于传说中这些年轻人的身世背景,则始终没有得到合理的否认。

答案最终是什么,相信在短期之内很难得到结论,即使得到了结论,如果不符合公众的想象,也是不会被认可的。没办法,这种在科学上被称道、在社会领域当中往往被以“这事儿不能说得太细”而搪塞的怀疑精神,实际上并非是公众与生俱来的偏执,而是从现实生活里被训练出的条件反射。

这种条件反射的基础就在于,很多时候给我们的印象是某些职业与阶层正在逐渐封闭当中。原本我们说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这个关系往往是一种泛指,是一种加强版的社会联系方式。但现在有迹象表明,很多时候掌握利益与权力的阶层正在封闭化的过程当中,公务员的考试是开放的,但当官则要看其他的东西了。

封闭的利益阶层是可怕的,尤其是他们还掌握着权力的时候。出于这种恐惧,一旦有哪怕是疑似的事件出现,公众的判断也倾向于有罪推定。正如山西地震的谣言一样,辟谣是没什么人相信的,而谣言则很快就传播开来,抓造谣地震的人容易,公众的恐惧难道也是可以抓捕的吗?同样,即使真的提拔这些青年干部别无猫腻,这种怀疑难道也是可以用已经不值钱的信用度来平息的吗?

正是:平步青云人皆谤,其中道理实堪伤,并非针对小姑娘,信用已然被用光。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查询个人征信报告下月起收费


网络 2014-05-28 22:24:00

个人信息裸奔,快递单成泄密单


网络 2013-10-22 19:36:3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