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自主招生:被透支了的社会诚信成本 该由北大来来承受吗

来源:新华网 2009-11-17 11:32:55

倘是一所西方大学的校长,很难理解中国时下关于北大招生改革的种种喧闹:不就是某大学自己选定了39所中学校长,有资格推荐学生参加自主招生面试吗?何以招致公众如此强烈的反弹和质疑?在人民网调查中,居然超过九成的网友担忧北大此举的公正性。

     倘是一所西方大学的校长,很难理解中国时下关于北大招生改革的种种喧闹:不就是某大学自己选定了39所中学校长,有资格推荐学生参加自主招生面试吗?何以招致公众如此强烈的反弹和质疑?在人民网调查中,居然超过九成的网友担忧北大此举的公正性。

    其实,这一招并不新鲜,北大借鉴的正是西方大学的招生路径。美国名校录取学生时,就十分看重教师和熟悉该学生的人的推荐信。从中我们还能看到中国名校的历史背影呢!人们津津乐道于清华当年录取了数学仅考15分的钱钟书,殊不知,这一破格录取,正是清华校长罗家伦的“一意孤行”。试想,如果今天的清华、北大校长,也如此一意孤行,录取一个数学仅15分的考生,恐怕照样会惹来举国哗然与猜疑。

    为什么独独是中国,为什么独独在当今,北大招生的一举一动,会惹来如此沉重的关切?

    有人说,那是因为触动了名校招生这根国人最为敏感的神经。那么,不妨再追问一句:为什么这根神经如此敏感?

    首先,高考在某种程度上一直被视为社会公平的底线。往小了说,它是众多平民子弟经过12年寒窗苦读,改变个人和家族命运的关键一搏;往大了说,这是全社会利益重新调整、博弈最基础的动力,谁敢动这块“蛋糕”,肯定将犯众怒。连封建统治者对此都一清二楚,贪腐如明清两朝,科举舞弊案发,也会有人掉脑袋。

    其次,腐败在众多领域曾经大摇大摆,社会诚信这道篱笆尚未筑牢。何况,又是在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升学领域,公众不能不防。甭管你是什么名校,只要伸出招生的触角,试探任何与高考有别的路径,都会被全中国用放大镜细细地、警觉地打量。当年,复旦、交大在上海试行自主招生,从教授的所谓“雷人”面试题目,到选拔的门槛设定,都曾备受指责。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我国信用体系已初步建立


互联网 2017-07-21 16:32:42

国家将为房产中介建立个人信用记录


搜狐公众平台 2017-02-06 09:19:48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