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是一所西方大学的校长,很难理解中国时下关于北大招生改革的种种喧闹:不就是某大学自己选定了39所中学校长,有资格推荐学生参加自主招生面试吗?何以招致公众如此强烈的反弹和质疑?在人民网调查中,居然超过九成的网友担忧北大此举的公正性。
其实,这一招并不新鲜,北大借鉴的正是西方大学的招生路径。美国名校录取学生时,就十分看重教师和熟悉该学生的人的推荐信。从中我们还能看到中国名校的历史背影呢!人们津津乐道于清华当年录取了数学仅考15分的钱钟书,殊不知,这一破格录取,正是清华校长罗家伦的“一意孤行”。试想,如果今天的清华、北大校长,也如此一意孤行,录取一个数学仅15分的考生,恐怕照样会惹来举国哗然与猜疑。
为什么独独是中国,为什么独独在当今,北大招生的一举一动,会惹来如此沉重的关切?
有人说,那是因为触动了名校招生这根国人最为敏感的神经。那么,不妨再追问一句:为什么这根神经如此敏感?
首先,高考在某种程度上一直被视为社会公平的底线。往小了说,它是众多平民子弟经过12年寒窗苦读,改变个人和家族命运的关键一搏;往大了说,这是全社会利益重新调整、博弈最基础的动力,谁敢动这块“蛋糕”,肯定将犯众怒。连封建统治者对此都一清二楚,贪腐如明清两朝,科举舞弊案发,也会有人掉脑袋。
其次,腐败在众多领域曾经大摇大摆,社会诚信这道篱笆尚未筑牢。何况,又是在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升学领域,公众不能不防。甭管你是什么名校,只要伸出招生的触角,试探任何与高考有别的路径,都会被全中国用放大镜细细地、警觉地打量。当年,复旦、交大在上海试行自主招生,从教授的所谓“雷人”面试题目,到选拔的门槛设定,都曾备受指责。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