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艾滋女”事件急呼建立网络信用机制

来源:网易新闻网 2009-10-28 16:49:19

“艾滋女”事件如同一颗未能预知的炸弹,一夜间引爆了网络的平静,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信息的公开合法化和网民道德修养的质疑与愤怒。河北省公安厅10月23日通报,该省容城警方21日在北京市宣武区某住宅小区,将在网上疯狂传

   “艾滋女”事件如同一颗未能预知的炸弹,一夜间引爆了网络的平静,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信息的公开合法化和网民道德修养的质疑与愤怒。河北省公安厅10月23日通报,该省容城警方21日在北京市宣武区某住宅小区,将在网上疯狂传播谣言及公民信息的“艾滋女”事件的始作俑者杨某抓获,并以涉嫌诽谤罪将其刑事拘留。经过审讯,“艾滋女”事件得以澄清,河北警方表示,杨某假冒他人名义,捏造事实,大肆散播侮辱诽谤他人的图文视频,给众多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的精神伤害,社会影响极为恶劣。警方将根据掌握的证据,依法对杨某进行处办。至此,“艾滋女”事件似乎得到平息,但回眸再看,网络谣言的危害性确实应当引起网民、媒体以及相关部门的深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纷繁的网络信息充斥着社会的每个角落。而一些道德缺失的不良网民,却利用网络传播速度之快、波及范围之广的特点,将网络纺织成了一张传播谣言的“温床”。谣言借助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将其杀伤力无限放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也给当事人造成了难以消除的恶劣影响。如何杜绝谣言借助网络发布、扼杀谣言流传带来的影响,必须要付出更多时间和人力。如果网络媒体在谣言产生之初能够严格把关、积极制止,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拒谣言于千里之外,以更加准确的信息抵制恶意虚假,并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舆论引导,也许更能有效地抑制谣言传播,协助稳定社会。

    “谣言止于智者”,但成为智者,首先就需要丰富的经历及深刻的感悟。这种经历应当包含对谣言的审读和评判的能力,当人们能够冷静地思考因果、客观地辨别是非时,对于谣言、对于传播将会更趋于理性。同时,如何加强网络谣言的治理与防范,如何贯彻公民法制教育、提升全民道德素养、增强公众理性判断,如何创建夯实的社会信用机制,已不容回避。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无信不立 习近平为何重视诚信


央视网 2018-08-14 16:50:37

规避“隐孕”骗假:应将个人诚信档案全面引入职场


中国经济导报城市社会 2017-11-03 15:53:47

国家将为房产中介建立个人信用记录


搜狐公众平台 2017-02-06 09:19:48

国务院:进一步降低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费率


中国网财经 2016-05-09 18:21:00

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将进“黑名单”


人民日报 2015-12-14 22:55:52

大公发布百年评级史上首部信用评级原理


中国经济网 2014-03-25 13:25:35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