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银行提款机前取钱,却发现里面有一张银行卡未退出,家住斗门区井岸镇的市民阿豪连忙去找银行卡的主人,但却未能找到,为免遭误会,他在查询卡上余额,并等待了失主20多分钟后致电本报,请媒体来给他作一个 “公证”。
(10月8日 《珠江晚报》)
这似乎很奇怪,捡到别人不慎丢掉的银行卡,找不到失主就送交相关单位,让别的单位代为寻找失主,再不行就干脆把拾到银行卡的事“昭告天下”,让失主来寻找自己,何必要找到新闻单位替自己“公证”,这还有什么需要“公证”的吗?但转而一想,在如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的社会,阿豪的这种办法不仅是无奈之举,也非常高明。这就是现在人们心里普遍担心的一种“公证心理”,也就是社会的诚信和信任危机。
在媒体上我们不止一次地看到这样的事,一位老人挤公交摔倒了,有好心的人上前扶起,不料,被扶的人却反咬一口,认定扶起自己的人撞倒了自己,于是又上门吵闹又打官司,可偏偏当时又没有人替好心人作证,最后好心落了个赔钱。假如阿豪不找媒体记者现场 “公证”,那么万一失主找上门就可能产生如下结果:一是我的银行卡并不是丢失的,而是被阿豪 “偷”去的,现在怕追究责任,就充当了拾金不昧的好人。某地一位执法单位的负责人在认定 “黑车”时不就说过,现在还有雷锋吗?
其次就是我的银行卡里剩余的款远远不止现在的那些,你拾到我的卡后把大部分都取走了,留下一点还装好人,如果阿豪不承认,那现场谁来证明?更有甚者为了达到目的可能诬赖阿豪是 “惯偷”,自己的银行卡根本就不是在取款机上丢的,而是在家中被盗的,同时被盗的还有其他更贵重的财物……这些都有可能是假设,尽管最后也许能水落石出,但天天要配合相关部门调查也足够人烦的。也许这所有的假设都不会存在,但现在 “世事难料,不得不防”。
人们之所以有这种 “公证心理”,就是因为我们的社会被一些唯利是图,不讲公德和道德的人糟蹋坏了,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甚至宁相信坏而不相信好。对于这样的社会现象,解铃还须系铃人,那就是对有些败坏社会风气,不讲公德和道德的行为,不仅要从道德上谴责,问题一旦查实,更要对其“上纲上线”进行惩处,让美好的道德风尚不仅有社会正义的支持,更有法律的支持。当社会的正义之风树立起来时,公民的这种小心防患的 “公证心理”才会消退,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加和谐美好。□岳粹景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