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建立真正的诚信社会,必须对身份的真伪进行有效识别,避免虚假身份信息带来的危害。”国政通科技有限公司CEO杨宝升日前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长期以来,假身份证作为一些不法分子作案的“掩护&
“要建立真正的诚信社会,必须对身份的真伪进行有效识别,避免虚假身份信息带来的危害。”国政通科技有限公司CEO杨宝升日前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长期以来,假身份证作为一些不法分子作案的“掩护”,已渗透到社会活动的诸多领域,给电信、银行、租赁等须辨别用户真实身份后才能开展业务的行业,造成了巨大危害和损失,而利用假身份证进行欺诈的案件更举不胜举。截至2008年,我国三大通信运营商已经背负的恶意欠费高达280多亿元,且还呈上升趋势,面对庞大的恶意欠费,运营商追缴工作举步维艰;而随着我国信用卡的普及发展,信用卡欺诈问题也日益凸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信用卡诈骗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十亿元。而在警方的统计中,凡是有预谋的犯罪,90%左右均持有假身份信息,其中诈骗案件持假身份证的几乎达到100%。假身份信息作为不法分子犯罪的通行“名片”,早已渗透于社会活动的每个角落。
但从目前人们应对虚假身份信息危害的方式来看,大多都是造成危害后再进行相应的补救措施。“不能一味的等造成经济损失或其他危害后再被动应对,而是要从正面主动预防利用虚假身份滋生各种违法犯罪的行为,身份信息核查比对服务就能做到这点。”杨宝升介绍说。
所谓身份信息核查比对服务,是指公民个人在进行社会和经济活动时进行身份信息比对,比对结果不一致说明被核查人的身份有可能是假的,核查人可到被核查人户籍所在地进行进一步甄别,或要求被核查人提供其他相关证件;而结果一致则说明被核查人的身份是真实、可信的。
北京大学法学院佟强教授认为,身份信息核查比对服务利用人口信息数据库对已知的个人信息进行正确或错误的比对,并不返回其他未知信息,并不是想查谁就查谁,想怎么查就怎么查。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是非常有节制的服务。
“自核查比对服务开通以来,各行各业和群众累计核查比对1亿余次,发现了400万起疑似假证信息。”杨宝升说,这也意味着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比对服务规避了约400万起潜在的身份信息欺诈事件,在预防和减少假冒欺诈违法犯罪及其带来的经济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身份信息核查比对服务目前在政府机关、电信企业、金融单位、商业流通等领域已展开深入广泛的应用。“现在整个社会都在提倡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构建诚信社会需要有一套社会制约机制,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身份的真实性是诚信最基本的内容,身份信息核查比对服务则是确认个人身份信息真实性的有效手段。”杨宝升说。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