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经》研究部7月6日推出的第四十五期《财经·宏观周报》中,《财经》经济学家陆磊就目前信贷激增潜在的风险进行剖析,他认为过快的信贷投放正以两条渠道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是产能过剩,二是资产泡沫化。 陆磊表示,目前,
在《财经》研究部7月6日推出的第四十五期《财经·宏观周报》中,《财经》经济学家陆磊就目前信贷激增潜在的风险进行剖析,他认为过快的信贷投放正以两条渠道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是产能过剩,二是资产泡沫化。
陆磊表示,目前,信贷快速增长导致融资成本较低,从而使得产能继续过剩。他认为,如果中国继续走产能扩张型增长路径,将很可能面对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低利率—高产能—低增长”的困境。
陆磊还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循环论证的局面:各国指望中国率先完成实体经济复苏,而中国指望全球市场出现转机,“其荒谬性恰如武林高手可以用两脚互蹬蹿房越脊。”
他表示,信贷过度投放是火药桶,加息是导火线。其尴尬后果是,中央银行很难具备上调利率的胆略,在实体经济层面必然造成产能的持续过剩。
另外,由于实体经济部门缺乏良好的投资机会,投机成为可选操作之一。今年初,政府持续强调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导致本来与经济周期关联度最为密切的中小企业无法进行融资层面的自发调整。“可以设想,一家中小企业同时面临低成本融资的便利性和生产性投资渠道缺乏时的现实选择——不如在资本市场上赌博以保持盈利。于是,房地产价格走高与股票成交量放大便不足为奇。”
同时,低利率显著推动了居民的资产持有偏好从银行存款向资本市场的转移。在经历了几个月的存款多增以后,居民户存款在2009年5月仅增加1886亿元,同比少增478亿元。陆磊认为,存款少增往往意味着投机性的增强,他指出,2006年-2007年的态势就是近在眼前的例证。
陆磊认为,如果企业与居民同时进行运用信贷和存款资源的高风险资产操作,则资产泡沫化将可以预期,一旦商业银行贷款层面出现因信用风险而导致的可贷资金下降,市场利率(非中央银行确定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必然上升,而这将对资产泡沫构成致命挤压。随后形成的问题是,整个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运行的资金基础将不复存在。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