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不只是房贷优惠的事 个人信用将成求职资料

来源:东江时报 2009-07-02 09:45:55

“我的个人信用有无不良记录?”相信越来越多的市民都比较关注这一问题。然而,我市有关个人信用记录的情况如何?近日,记者在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已有40.8万个人信用报告纳入信征系统,这意味

 “我的个人信用有无不良记录?”相信越来越多的市民都比较关注这一问题。然而,我市有关个人信用记录的情况如何?近日,记者在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已有40.8万个人信用报告纳入信征系统,这意味着40.8万市民拥有了一张“经济身份证”。

 

  不良案例

  欠缴年费被纳入信用“黑名单”

  市民罗先生最近在申请办理信用卡时,却被受理银行告知,因其有不良信用记录,所以不符合办卡要求。按照银行工作人员的指点,罗先生来到到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查询了自己的信用记录。原来,此前他的个人信用因为一张信用卡欠缴年费而生成了不良记录,并被纳入了银行信用系统的“黑名单”,因此导致银行拒绝了他的办卡申请。罗先生这才后悔忽视了原本在他看来只是小事一桩的 “信用卡年费欠缴”问题。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有不少市民都抱有与罗先生相似的心态。认为“信用卡有没有及时还款无所谓”、“是否足额还款也无所谓”,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市民就是在这样一种有意无意的心态下让自己的个人信用出现了不良记录。而一旦有了不良信用记录,今后在与银行发生申办信用卡或贷款等业务关系时,能够得到银行批准的信用卡额度或贷款利率都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建档情况

  40.8万人拥有经济身份证

  “所有的个人信用记录报告都是只有记录不评价的。”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调查统计科科长戴朝忠介绍,2006年1月,我国正式建立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即个人征信系统)并实现了全国联网运行。该系统不仅能采集、保存和整理个人办理信用卡、贷款业务以及个人结算账户等基本信息,同时还能为商业银行和个人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目前,我市目前已有40.8万人的个人信用记录档案被纳入了征信系统,也就是说这部分人都已拥有了一张经济身份证。

  “之前,很多人都不知何为个人信用记录,直到去年8月房贷优惠政策公布时,来我们这里打听的人才逐渐多了起来,目前,在我市各商业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市民总共大约已有3万人(次)。”据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统计,现在每月平均有两百人(次)主动到人行查询自己的信用记录,而在两年前,每个月仅有20人(次)左右。戴朝忠告诉记者,很多市民甚至不明白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为什么会进入个人征信系统。“其实,在办理信用卡、房贷的书面资料中都已经有 ‘你所提交的信息将进入个人征信系统’的文字提示,但很多人并没有仔细阅读,因此才会不明白。”

  认知现状

  不良信用记录多为个人疏忽所致

  我市有40.8万人有了个人信用报告,那么有多少人是有不良记录的呢?戴朝忠说,数据总是在不断变动,所以暂时无法统计。

  据记者对大约50位市民和网友进行的随即调查发现,其中对个人信用记录的概念不甚了解、对信用记录的作用不甚明白者几乎都占了半数以上。

  市民张雯两年前就办理了信用卡,但她却并不知自己还拥有个人信用报告这样一张“经济身份证”。而市民李先生是在办理申请房贷优惠利率时才对个人信用报告有所了解。“我原先也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份 ‘报告’,直到去银行办理申请房贷利率优惠手续时,被告知因为有不良信用记录不能申请七折利率,之后又查询了自己的个人信用报告,发现其中确有不良信用记录,才了解和意识到这份‘报告’的影响力。”

  据记者了解,很多个人不良信用记录的产生都是疏忽所致。比如在办理了信用卡或按揭贷款后,到了规定还款时间却忘了还款;在按揭贷款、消费贷款等贷款的利率上调后,不及时关注自己所需还款金额,仍按原金额支付“月供”,结果产生了欠息逾期;还有的是办了信用卡后,以为不激活就不扣年费,结果因欠缴年费有了不良信用记录。

  未来趋势

  个人信用报告将成求职资料

  据了解,目前的个人征信系统还在完善之中,除了现在银行的相关业务已被纳入之外,不久的将来,有关个人和家庭的水费、电费、燃气费、电话费等缴费情况都将被记载到同一个征信系统的个人信用报告中,并将作为个人的信用档案建立起来,除了银行在办理贷款、申请信用卡等业务时会在被作为个人信用等级参考依据,也会被作为个人参与公务员等求职应聘时,供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参考的依据。“个人信用报告相当于为个人建立了一个信用档案,按时缴纳各项应缴费用、按时向银行还贷付息,看起来虽说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假如能够始终守信,却会为一个人积累一笔受用一生的信用财富”。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7月新规(图)


互联网 2016-07-03 13:48:02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