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无密码信用卡遭盗刷案,法院认为,商家没有尽到严格核对交易单据上持卡人签名与信用卡背面预留签名是否一致的义务,因此一审判令商家担责七成。而在此前,一起相似盗刷案件因信用卡有密码,一审则判持卡人承担七成责任
同样是盗刷,信用卡有密码和无密码,责任的区分为何差别如此之大?对于持卡人来讲,信用卡设密码与不设密码,究竟哪种方式更加安全?没有密码的信用卡在实际消费时,究竟有多少安全漏洞。快报记者昨天进行一次实验。
多数商家很少核对签名
昨日,记者使用自己的无密码信用卡在多个商家进行刷卡消费(该卡背面有记者的真实签名),签名时有意将名字签错,结果发现,大部分商家都没有严格核对,甚至根本不核对签名便成功支付,只有一些大型商场做到了认真核对签名。
在体育场路与中山北路交叉口的一家药店,记者刷卡结账时,签名还没有签完,收银员就已经将信用卡和发票交给了记者,顺利完成了支付。当记者提出交易凭单上的签名与卡背面的签名不符时,收银员却表示,他们没有义务核对签名是不是相符。
随后,在延安路的一家全球连锁咖啡店中,记者刷卡结账时同样签了错误的名字,也顺利完成了支付。当要求收银员仔细核对签名是否一致时,收银员马上说自己疏忽了,并立即重新打印了一张凭单,请记者重新签名进行支付。
昨日记者的体验中,在两家超市、一家餐馆和一家书店内均发生了同样的情景,错误的签名非常顺利地完成了支付。
但在银泰、解百等大型商场,收银员对签名的核对明显严格很多,均当即发现了交易凭单上的签名与卡背面不符,要求记者重新签名或出示身份证件证明是持卡人本人。
银泰百货财务部相关人士表示,除了银行要求商场收银员对信用卡签名进行严格核对外,商场内部也对收银员进行了上岗培训,对于无密码信用卡,必须要严格核对签名,即使是有密码的信用卡,也要对签名进行核对。
银行推出多重举措
保护信用卡用卡安全
一家网站举办的“2009银行卡安全中国行”专题调查问卷中,“您的信用卡是设置密码还是使用签名作为主要确认凭证”的调查数据显示,有54.4%的人选择了“密码加签名”,有30.4%选择“只用密码”,只有15.2%的人选择“签名”。
目前广发等银行的信用卡只实行签名确认制而不用密码;中行、建行、工行等大多数银行既可签名也可设置密码;同时也有少数银行只能实行密码确认制。
“其实,用密码交易,这是中国信用卡的特色,国外全是凭签名进行信用卡消费。”杭州一家银行信用卡部负责人说,针对这种现象,银行也在积极想办法,最大限度地保障持卡人用卡安全。
据了解,目前广发、招行、光大等银行均向信用卡客户推出了失卡保障。所谓失卡保障,即信用卡遗失后,持卡人在第一时间向发卡行挂失,发卡行对持卡人赔偿挂失前一定时间内盗刷造成的损失。不过这些银行的失卡保障,针对的都是无密码信用卡。
目前,招行、广发和光大提供的是挂失前48小时保障,而平安、东亚等银行提供的失卡保障时间长达挂失前72小时。
此外,广发、招行等银行还推出了24小时异常交易监控措施,一旦客户信用卡在短时间内频繁刷卡消费,或突然大额消费,银行都会及时打电话向客户进行确认提醒,即时避免盗刷发生。除了这些措施,银行的刷卡短信提醒、交易金额设置等服务,均是针对持卡人用卡安全开设的。
杭州一家银行信用卡部负责人表示,从一定意义上说,无密码信用卡对于持卡人来讲的确更加安全,但考虑到目前国内尚不成熟的用卡环境,持卡人在使用无密码信用卡时,最好多设几道门槛,如短信提醒、交易金额限制等,并选择一些有失卡保障和异常交易监控的银行。同时,拿到新卡后一定要在卡背面签上自己的名字,而且字体笔迹最好有一定的特色,别人不容易模仿。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用卡安全,一旦出现盗刷,持卡人也不必要承担太多责任。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