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中新地产集团信用评级下调至D 复牌无期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2009-02-11 13:13:28

对停牌已超过一年的中新地产来说,2009年的开局着实不利。   1月23日,标准普尔宣布,将中新地产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新地产”,00563.HK)长期外币信用评级由CCC+下调至D,同时将其201

  对停牌已超过一年的中新地产来说,2009年的开局着实不利。

  1月23日,标准普尔宣布,将中新地产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新地产”,00563.HK)长期外币信用评级由CCC+下调至D,同时将其2014年到期的利率为9.75厘的4亿美元优先债券的发债评级由CCC下调至D。

相关阅读:十强地主中新地产遭1.5亿票息偷袭

  据了解,该等4亿美元优先债券是该公司在2007年通过中银国际与德意志银行发行的,两者同为债券最初购买人,再由其出售予债券投资者,该债券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

  据标普了解,中新地产未能支付该优先债券总计约1.52亿港元的半年利息,这是导致其下调评级的主要原因。这部分债券利息原本应于1月23日支付给债权人。

  “据我了解,到1月29日,部分债权人表示已经收到我们所支付的利息,但是否所有债权人全部都已经收到利息,我们没有逐一确认。”2月2日,中新地产执行董事兼首席运营官元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承认,该公司在1月23日的确没有支付总额上述债息。

  复牌无期

  根据标普的评级标准,“当债务到期而发债人未能按期偿还债务时,纵使宽限期未满,标准普尔亦会给予‘D’评级,除非标准普尔相信债款可于宽限期内清还。”

  这次不留情面的降级行动,显示标普对中新地产按时付息的能力存疑。

  在停牌长达一年之后,中新地产再现债务违约,让其再次陷入资金流脆弱的质疑当中。

  对于本次违约的原因,元崑称“比较复杂”,其中包括支付部分工程款,时间又恰逢内地春节,境外支付等原因。

  据元崑透露,该公司支付上述债券利息的渠道是通过位于伦敦的花旗银行,“标普降低评级,可能是因为23日后是个周末,由于利息的偿付是在境外,信息的获取可能会有时间上的时滞,所以标普降低了评级。实际上,支付利息也有30天的宽限期,偿付了利息,评级也是会调回来的。”

  标普称,虽然中新地产已经表态称,手头资金足以支付此项利息,但此次事件进一步显示出其脆弱的流动性状况。“我们了解到中新地产目前拥有约20亿港元的现金,但只有很少一部分在香港。中新地产需要将内地项目资金汇至香港进行利息支付,但这可能需要时间。“

  对此,元崑解释称,中新地产正在向其代理行花旗银行确认是否已偿付该等利息。

  1月23日,中新地产发布了截至2008年10月31日的中期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0月31日止6个月内,中新地产营业额为5780万港元,比2007年同期大幅减少94.4%。截至2008年10月31日止的6个月,中新地产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为2.714亿港元,相比之下,2007年同期该公司股权持有人却盈利1.327亿港元。

  一年之中,反差竟如此之大。

  距今,中新地产在港交所的股票已停牌超过一年。目前看来,该股的复牌日似乎遥遥无期。

  “复牌还要再等等,原因比较复杂,公司需要发布一些信息。”元崑称,至于中新地产具体需要披露什么信息,元崑并未透露。

  此前,有传闻称新地产取得的部分土地储备,可能存在违规而遭有关部门调查,因此联交所迟迟未肯让中新地产复牌。对此,元崑予以否定,他表示中新地产的土地交易均按相关程序进行。

  出货救命

  实际上,除了上述1.52亿港元的优先债券半年利息,中新地产面临的资金压力还将陆续有来。如,2009年6月该公司还将面临约11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赎回压力。

  面对资金链脆弱的质疑,元崑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公司的再融资的确存在困难。

  “中国的房地产商在目前应该都不会说自己的资金有多宽裕,中新地产没有和其他房地产商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但的确有些紧张。”元崑称。

  “现在的情况,不是中新地产一家如此,房地产商从银行融资很难,加上股市都跌成了这样,谁还会买股票?从股市融资也不可能,再说发债,如果发债利率要高达百分之二三十的话,现在房地产的利润又有多高?发债成本实在太大。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多销售一些已建好的楼盘,回笼资金。当然,也不排除降价出货。”元崑称。

  换句话说,面对目前的窘境,中新地产似乎只能期待楼卖得好一点了。

  问题是,“出货“会顺利吗?

  “去年8、9月份,市场气氛很差,2009年一、二季度楼盘的销售应该会比去年同期好。这也能很好的缓解财政压力。至于6月赎回可换股债券的资金是否存在压力,也要看市场的情况。”他表示。

  元崑表示需要高度关注资金问题。但如果“出货“不够顺利的话,元崑称,应该应该不会对公司造成严重影响。

  据中新最近公布的中报,截至2008年10月,中新地产16个项目的总建筑面积为1477万平方米,可出售总建筑楼面面积为1284.8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哈尔滨、西安、长沙、珠海等地。到2008年10月31日,中新地产的现金及银行结存约为25.22亿港元,已经较2008年4月底止的44亿港元大幅下降超过18亿港元,但在10月31日后的几个月内,该等现金及银行结存有无进一步下降则不得而知。

  2008年10月31日,中新地产权益总额合共为84.59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1.85,净借贷为65.85亿港元,这意味着,中新地产的净借贷对资本比率高达77.8%。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民政部再曝光离岸社团山寨社团,总数已近千家!


中国社会组织动态 2016-07-07 13:32:00

二手车交易限迁5月底取消 建信用记录


人民日报 2016-03-28 09:00:00

预授权也占用信用卡信用额度


网络 2014-04-17 13:17:3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