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企业诚信流失须防疑忌社会的形成

来源:新浪财经 2009-01-06 09:13:41

首都经贸大学统计学院1月3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2008年“社会诚信指数”呈现先高后低的变化,企业诚信大幅下滑,其中房地产业诚信度倒数第一,食品行业倒数第二;而且连续3年的调查数据表明,企业诚信缺乏已经成为一种系

 首都经贸大学统计学院1月3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2008年“社会诚信指数”呈现先高后低的变化,企业诚信大幅下滑,其中房地产业诚信度倒数第一,食品行业倒数第二;而且连续3年的调查数据表明,企业诚信缺乏已经成为一种系统性的弊病。

  (1月4日《新京报》1月4日)

  虽然这项调查声明了只是在北京地区进行的,其结果引起的共鸣却很具普适和广泛性,该新闻已呈现再度引爆一波舆论热潮之势,关于“信任”的讨论迅即在互联网上蔓延开来。借此话题,网民们非常热烈地表达着自己的看法——当然最多的是对某些行业的不满和抱怨。

  综合起来看,网民们的这些情绪并不是偶然性的,而是与一些长期存在的社会现实有关,是一些顽固的社会积弊,使得房地产、食品、金融、能源等紧密关系国计民生、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重大的行业和企业,纷纷陷身不被信任的泥淖。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谨防这种大面积的信任缺失催生“疑忌社会”。

  所谓“疑忌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习惯于互相猜忌的社会。一旦社会出现某种程度的疑忌风气,其于良性发展的影响不可小觑。就此,法国著名学者和政治家阿兰·佩雷菲特,对“信任社会”与“疑忌社会”的经济成就方面的差距进行过细致研究,其在《信任社会》一书中,特别强调“信任”作为一种精神因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认为信任如同原子反应堆,“程序一旦启动,就将持续下去,连贯反应,相互作用,通过自身不断产生的能量的作用下自动发展。”

  在笔者看来,这一比喻同样适合,甚至可能更适合用以形容“不信任”,因为一旦人们之间不信任的氛围形成和固化,一些负面的乃至破坏性的“连贯反应”,将更加明显。

  应该有充分的理由强调:与资本、资源、环境等因素一样,“信任社会”也是一种有效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容易想到的是,一旦社会出现过于普遍和强烈的疑忌心态,各种社会交流的成本肯定会增加,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社会发展以及和谐的阻碍。反之,如果相互信任成为一种普遍的习惯,人们对他人以及社会机构首先并不是抱以怀疑心理,社会运行的效率肯定会大幅提高。

  或正如有研究者所提出的逻辑那样,相互间充分的信任,将有助于造就乐观主义的世界观,因为这种气氛让人们相信世界是一个美好的地方,自己应该而且能够使它更美好。具有信任感的人对慈善事业和志愿工作更主动,更从内心乐于体恤那些被歧视的群体。所以信任可以“黏合社会”,并“简化社会关系”。

  因此,建设信任型社会,尽最大努力避免普遍疑忌心态的形成,应该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特别应该是普遍危机下的理性选择。就此而言,企业诚信大幅下滑,诚信缺乏已经成为一种系统性的弊病的现象,亟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切。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酷暑救灾送棉被 红会遭质疑


网络 2014-07-31 19:08:45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