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债券市场正进入供需两旺阶段,但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制约债市发展的关键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如监管分割导致的市场分割、信用评级混乱、市场主体缺位等。 多头监管导致市场分割 市场分割是我国债券市场的老问题了。 1997年6月,
我国债券市场正进入供需两旺阶段,但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制约债市发展的关键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如监管分割导致的市场分割、信用评级混乱、市场主体缺位等。
多头监管导致市场分割
市场分割是我国债券市场的老问题了。
1997年6月,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各商业银行停止在证券交易所证券回购及现券交易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全部退出上海和深圳交易所市场,各商业银行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供的交易系统进行回购和现券交易。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债市分割的历史也由此开始。
债券市场是个资金为王的地方,至少在中国是这样的。我国大多数社会资金集中于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等机构,而这些机构只能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在强大资金量的保驾护航下,加上灵活的交易机制、丰富的交易品种等一系列创新因素,银行间市场规模迅速壮大。截至今年8月底,银行间市场债券托管数量增长至13.57万亿元,而11年前刚刚成立的时候只有0.27万亿元。
与此相对应的是,交易所债券市场逐渐被边缘化,虽然债券托管量增速比银行间市场更快,但目前只有0.33万亿元左右,单日成交量平均也只有几亿元。虽然交易所市场及其主管部门在品种创新、交易机制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譬如推出可转债、公司债,建立固定收益证券综合电子平台等,但与银行间市场规模相比,交易所市场仍显尴尬。
最近几年,关于两个市场互联甚至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从相关主管部门的态度来看,这可能只是一厢情愿。当初,将银行等机构从交易所市场撤出并成立银行间市场,主要是为了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时至今日,当人们谈论两个市场互联与合并时,风险问题仍然被经常提及。但海通证券(600837,股吧)分析师牛鹏云认为,现在托管制度由席位托管转变为账户托管,券被挪用回购流入股票市场的可能已经被杜绝。国海证券分析师杨永光则建议,可以实行股票账户和债券账户分离,防止银行资金流入股市。
有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市场环境已经与银行间市场成立之初有很大不同,混业经营正成为一种趋势,但是我国目前仍然实行分业监管原则;从根本上说,当前债券市场分割是监管分割引起的,多头监管体制已严重阻碍市场进一步扩容。债市要获得长久发展必须依靠更高层面的金融协调机制,直至改变多头监管局面。
国务院日前批准的《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显示,央行的职责之一就是“承担综合研究并协调解决金融运行中的重大问题、促进金融业协调健康发展的责任”。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改变分业监管原则难度较大,但希望部际联席会议等机制能够真正发挥协调金融监管的作用,解除债券市场发展的政策枷锁。政策问题解决了,相信消除技术环节障碍如实现T+0的实时转托管等要容易得多。
信用评级混乱是硬伤
信用评级在债券市场尤其是信用产品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起步较晚、制度不规范等原因,信用评级是我国债市发展的短板之一。某外资投行专门从事信用研究的分析师称,国内信用评级混乱,几乎不能为信用产品定价提供基准,导致定价体系紊乱,是信用债市场发展的硬伤。
除了评价体系尚不健全外,行业发展也不规范,评级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屡见不鲜。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债券发行人都希望自己的评级能够高一些,可以减少发行成本、便利债券发行,某些评级公司就通过提供比竞争对手高半级的评级来达到争夺客户的目的;此外,债券评级的确定并不完全客观,需要在各种非市场因素之间搞平衡,多数时候是“由领导拍板定”。
由于对外部评级缺乏信心,不少投资人开展内部评级,但这降低了市场效率。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分析,我们应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公司治理力度,规范职业操守,构建中国品牌的信用评级制度,以权威、公正的信用评级公示债券的投资等级与风险,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一知名评级机构高管认为,国内评级机构应该注重历史数据的收集和积累,发挥本土优势,做大做强信用评级这块蛋糕。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