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利用信用证套现又套利 天津中盛多米诺骨牌倒下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09-16 08:51:34

利用信用证进行短期融资,转而在地下钱庄以高额利息出借,获取暴利,成了这一轮宏观调控下民间的“新玩法”。中盛粮油案,即是此类操作典型。   信用证魔方   进口规模越多,意味着可以开的信用证额度累加就越大,也意

 利用信用证进行短期融资,转而在地下钱庄以高额利息出借,获取暴利,成了这一轮宏观调控下民间的“新玩法”。中盛粮油案,即是此类操作典型。

  信用证魔方

  进口规模越多,意味着可以开的信用证额度累加就越大,也意味着从信用证套现后进行套利的空间越大。

  本报记者采访获得的材料显现,以开付3个月远期信用证为例,由于棕榈油(资讯,行情)进口实际周期一般十几天左右。因此若将油品顺利迈出变现,到还信用证贷款还有近2个多月时间。以月息6%计,收入接近15%,扣除其它成成本及油品折价卖出等因素,收益高达5%左右。

   2007年下半年,江浙一些大型国有外贸企业之间“代理棕榈油(资讯,行情)进口”成为热门生意。这些大型国有外贸企业都拥有较高的综合授信额度,高于自身贷款和开立信用证等需要。由他们为那些难以在银行申请足量信用证的小企业代理进口——实际上是代开信用证,早已是业内普遍的“业务”。

  这种代理通常收取0.5%~1%的代理费,有时由代理公司向银行担保,免交部分保证金(银行向开证公司收取,占货款的10%)。

  那些已经做过一两笔代理棕榈油进口的企业释放出来的经验是:这种业务优于一般的代理,代理费至少有1%,对方自己承担全部保证金。并且,棕榈油行情不断看涨,是一种不错的进口品种。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王伟,以房产中介赚得第一桶金,转而进入外贸行业。2003年,王伟及其朋友先后出资成立了宁波协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浙江协凯进出口有限公司,下称“浙江协凯”)、宁波海曙杉科工贸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宁波杉科进出口有限公司,下称“宁波杉科”)等几家外贸公司。

  2005年前后,浙江协凯和宁波杉科开始主要经营棕榈油进口。国内长期进行大额棕榈油贸易的企业仅有十余家,主要是一些实力雄厚的粮油公司,中盛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下称“中盛天津”)即是其中之一,其设立在天津港(600717,股吧)保税区的仓库,亦是大连商品交易所棕榈油指定交割仓库。

  套现又套利

  粮油贸易业内熟悉王伟的人几乎都知道,彼时王伟虽然做的是棕榈油生意,但是他的生财之道却不在于此。

  此时王伟对于利用远期信用证和棕榈油的市场价格波动获取“短期现金流”已经很娴熟。2005年7月,王伟以妻子岑燕华名义与朋友出资成立了宁波誉和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誉和投资”,后岑将股份转让与王,王伟控股),成为资金“流动”的平台。

  广州是当时王伟所控公司进口棕榈油的主要入关口岸,进口的油存储在广州保税区的仓库里。从2007年6月以前浙江协凯和宁波杉科的记录看,进口量并不大。

  进入2007年后,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银根的紧缩使得地下金融的利率一路走高。浙江的地下金融月息在5%~8%浮动,2008年初,曾一度高达9%(年息108%)。

  棕榈油生产集中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三国,占世界棕榈油总产量的88%。我国的棕榈油消费主要依赖进口。

  当中盛控股要将中盛天津出手时,王伟看上了这个集贸易、仓储一体的平台。

  中盛天津原为香港上市公司中盛粮油工业控股有限公司(01194.HK)(下称“中盛控股”)的间接控股公司,于1999年7月在天津港(600717,股吧)保税区成立,2000年开始从事油类生产、销售、中转、储存等业务。一度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食用油加工及贸易企业。

  2005年9月中盛控股炒美盘大豆期货巨亏1.8亿,中盛天津亦卷入其中。至2007年,未走出亏损的中盛控股决意出售中盛天津。

  此时,棕榈油价格新一轮大涨正在启动,棕榈油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也呼之欲出,尽管收购中盛天津的代价不小,王伟还是看中了这个壳。

  2007年6月,王伟以上海誉宸投资有限公司、香港誉和投资有限公司、浙江协凯三家公司的名义,接手中盛天津。据中盛控股的公告,转让价为3200万元,同时接手方承担中盛天津内外债务2.6亿元(债务可延期支付)。

  其时,中盛天津评估价值为6亿-7亿元,王伟的实际成本是3亿元左右。入主中盛天津后,王伟的大规模棕榈油进口迅速拉开战线。

  疯狂的棕榈油

  2007年6月,宁波商人王伟以3亿元总价盘下天津中盛粮油公司的时候,一个完美的套现计划即开始。

  至2008年4月,与他们进行代理进口业务的公司有20余家,这些资历颇深、资金雄厚的公司均无粮油进口业务经验。据不完全统计,这期间仅为浙江协凯和宁波杉科代开的信用证就高达4亿多美元。

  本报独家获得的一份浙江一家外贸公司与宁波杉科签订的《委托进口合同》,宁波杉科委托该外贸公司向新加坡公司Wilmar Trading Pte Ltd进口棕榈油,交易方式为远期L/C(远期信用证,90天)。

  在这份合同中,王伟收购天津中盛的意图暴露无遗。王伟收购中盛是为了马上卖油变现方便,原来在广州不是他的油库,把油弄出来比较麻烦,有了中盛后,王伟一方面是玩信用证那套,这是把自己以杉科名义进来的油一到岸就提出卖掉,一方面是中盛是储油仓,应急时,还卖别人存在那里的油,但这就要补仓。

  我国在2006年取消棕榈油进口配额后实行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相关企业只要取得棕榈油进口资质,在省外经贸主管部门备案登记即可进口。

  按照规定,贸易型企业近三年进口实绩合计达到进口豆油(资讯,行情)、棕榈油、菜子油3万吨以上方可取得进口资质,而代理公司之前并不做油类进口,无此资质。

  20余家外贸公司在委托代理合同中都约定由宁波杉科这样的委托方来“搞定许可证问题”。大外贸公司拿到的委托方提供的许可证则都是由天津中盛粮油申请的。

  具体地说,就是上述大外贸公司在与宁波杉科签订合同时约定,宁波杉科“去搞一张许可证”,于是宁波杉科就出具了进口商为天津中盛、收货人为大外贸公司的进口许可证。被委托的代理公司再以此许可证去办理海关等处的手续,完成进口。

  从事粮油贸易的人都知道,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是我国棕榈油的主要进口国,船期为十几天,一般不需要开具远期信用证。但是通过这个一系列的安排,一个信用证融资套现通道就此打开。

  多米诺骨牌的倒下

  2008年3月,开始有代开信用证的大贸易公司发现宁波杉科在信用证到期时无法按时支付货款,只能先代为向银行支付货款,并拿提单至代储货物的中盛天津要求提油变现,却发现无油可提,代开信用证的损失无法追回。

  彼时一系列相反的不利因素已经推翻了王伟的如意算盘。一是放贷出去的钱出现了呆账甚至坏账。

  棕榈油国内市场价格与当时的中国资产价格一样,继续处于飙升路上。这意味着只要进口棕榈油,就能赚钱。棕榈油价格上升对王伟来说,好处是内需旺盛,进来后好脱手,甚至可以以不错的价格快速脱手。在这种行情下容易开信用证。

  2007年10月底,棕榈油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在国内现货市场上,2007年下半年开始,棕榈油价格随国际市场行情一路高涨,至2008年3月达到历史最高位。

  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进口棕榈油491255吨,比上年同期激增45.78%;今年前7个月里,国内进口棕榈油总量同比提高17.10%。目前国内港口棕榈油库存总量在50万吨左右,甚至出现了压库现象。

  进入7月份,越来越多公司发现代开信用证后被迫代为垫付的货款无法收回,或是存储在中盛天津的油无法提出,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对王伟及相关企业提起诉讼。浙江协凯、宁波杉科和中盛天津的关系浮出水面。

  玩不下去后,王伟潜逃后被捕归案。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半年内391名泄漏公民隐私内鬼被抓获


互联网 2016-12-14 11:42:10

“官员失信” 赖旧账成主因


互联网 2016-11-22 09:42:00

买卖个人信息 承担法律责任


互联网 2016-09-24 01:36:24

“一人闯红灯,全家学交规”超出公民义务


内蒙古新闻网 2016-08-22 09:27:15

央行叫停支付宝腾讯虚拟信用卡


网络 2014-03-23 22:00:42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