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提防公司债信用利差风险

来源:中新网 2008-09-12 09:08:40

从长期来看,不同信用资质的公司债收益率必然出现分化,供给加大和经济下滑的风险亦将在信用利差中有所体现;并且,网下认购的优点在于100%"中签",但在打新债热情高的环境下,则有可能放大真实需求,如前例中30亿元的申购资

   从长期来看,不同信用资质的公司债收益率必然出现分化,供给加大和经济下滑的风险亦将在信用利差中有所体现;并且,网下认购的优点在于100%"中签",但在打新债热情高的环境下,则有可能放大真实需求,如前例中30亿元的申购资金对应的真实需求也许仅为10亿元,一旦股市好转或其他因素促发资金流动,新债需求下降,则可能出现申购规模的迅速萎缩或个别投资者申购资金不足的情况。因此,中长期来说,信用利差扩大的趋势仍是投资者需要警惕的风险。

   在这样一种行情下,公司债的短期波动难以预料,因为如果投资者的投资参考基准是"持有2个月,本金不亏"或"设置一个止损线",而不是以国债收益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的定价基准,则信用风险和公司债定价都变得难以驾驭。

   申万研究所认为,对于一些优质品种,"打新债"的机会阶段性存在。以08万科债为例,在行业偏弱的环境下,投资者对房地产行业风险持谨慎观点,倾向于降低行业配置比例,而在结构上则着重配置风险较小的龙头企业并低配或不配资质较差的企业。万科债作为行业龙头,面临的主要还是行业风险,真实财务状况并非堪忧,因此其配置需求依然较大,投资者更希望能在万科债上获取有吸引力的收益;同时,由于公司债的发行利率相对二级市场收益率往往是滞后的反应,万科无担保公司债7%的询价下限为其带来了安全边际较高的套利空间,在市场短期大幅反转的可能性较小的情况下,交易型策略自然是首选。

   此外,后续一些下滑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同样是可以关注的"打新债"品种。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银监会:整治银行业乱象 防控信用风险


中国经济网 2017-12-22 15:05:43

2017年“诚信点亮中国”全国总结活动在京举办


《中国信用》杂志 2017-12-12 11:31:43

虚拟信用卡缘何被下“暂停令”


网络 2014-03-17 13:27:55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