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序言:美国现代史上最严重信用危机是如何引爆

来源:人民网-读书频道 2008-09-05 16:17:16

一年前,我从未想过我需要对次级借贷这个行业写上点什么。我知道这个行业不太妥当,但是,次贷危机在2007年的现实演绎似乎还是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次级借贷业务停顿中止,坏消息一日更甚一日。房屋滞销,价格跌落,信贷紧缩。而且我相信,这些问题的真

 一年前,我从未想过我需要对次级借贷这个行业写上点什么。我知道这个行业不太妥当,但是,次贷危机在2007年的现实演绎似乎还是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次级借贷业务停顿中止,坏消息一日更甚一日。房屋滞销,价格跌落,信贷紧缩。而且我相信,这些问题的真实情况仍然不为人知。留给大众的只是揣测和猜想:这场危机究竟会发展到何种严重的程度。

  作为一个在抵押贷款行业干了14年的熟手——其中有5年是达拉斯一家次级借贷公司的合伙人——次贷灾难慢慢席卷,而我身处第一线。与诸如Countrywide、华盛顿共同基金之类的大家伙相比,我的公司只是一个小玩家。在巅峰时期,我们的次级抵押贷款的年增长额接近2.5亿美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但相对大规模机构所融出贷款而言,也只是九牛一毛。

  不过,小规模贷款公司的身份为我观察这场危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抵押贷款经纪商以及国内最大型的抵押贷款证券公司打交道。因为次贷行业内的所有工作我都做过,所以,我对这个行业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虽然这本书是基于我作为贷款人的经历,但是,它也反映了整个次贷行业的运行机制。我写作此书的准备工作之一就是和很多同事、同行交谈,他们中的很多人或在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工作过,或打理过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或曾开办过这类公司。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想要确认的是,他们的业务操作就是次贷的一般性业务,和我的工作相差无几。我用文字描绘了这个不稳定的行业,对这本书来说,这些同仁们的见解和反馈是无价之物。

  这是我第二次回顾这本书。在着手写书的时候,我就明白我们正面对着一件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我并不清楚自己想法的正确程度有多高。当我在2007年8月动笔的时候,我感到全美将经历现代史上最严重的商业危机。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有三:第一,大部分商业危机都是由食物链顶端的少数领导者行为不当引起的,但是,目前危机的祸源却是覆盖整个行业的系统性问题。没有单一的人或者个体能够承担主要的责任。第二,65%的美国人拥有住房,其他商业危机不会对这么多的人造成大范围的冲击。第三,一旦房地产市场停止现在的自由落体运动,核算一下来自房屋产权价值的跌落和抵押支持证券市场持续的亏损,最后的损失将以万亿计算,是的,上万亿。

  我开始写这本书时所持的观点是,作为近距离亲历这次危机的局内人应该出来讲述其间的故事。不过,我很快意识到,这并不构成写作此书的充分理由。对我而言,远不止于此。

  我的职业生涯大部分是在抵押贷款行业度过,总体上,我认为自己是行业的一分子。我希望抵押贷款行业能找到自己的道德罗盘,回归到用理智贷款融资的状态。但是,没有重大的变革,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本书是从局内人视角分析行业的不当行径,而第七章的重点就是解决之道。最终,这成为了我写作的动机。

  在约翰·威利父子出版公司涉入之前,丹·麦克金在《新闻周刊》上写了一篇关于这本书的评论文章。不管我喜欢与否,动笔之后,我俨然已经成为次贷行业的形象代言人,所以,我知道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反馈。稍作联想,我成了罪人。看着几百条加注下划线的评论,上面写着众多建议——包括监禁和枪决。如果我说对这些感到无所谓,那是在骗人。如果你的成长历程让你坚信应该行为端正,如果你每天都在努力这么做,那么你是不可能不受这些评论影响的。

  让我把话再说得清楚点。我并不是在寻找同情或者求得认可。我想说的是,在我作为次级贷款商的5年时间里,我公司的平均违约率不超过3%。比较一下这个数字和现在20%左右的次贷违约率,这说明我的公司有效地做到了让借款人担负力所能及的贷款。在我看来,这是判断贷款机构是否良性运转的唯一标准。

  此外,有一件事是很清楚的。我们带着好心善意经营业务,我们相信次级贷款行业必须要提供积极、正面的服务,但即便是我们这样的人也发现,在危机爆发前的几年时间里,要有效地管理风险,并在市场中一直保持竞争力,其难度日益在增大。当这一切成为现实的时候,就会判断失误,错误百出。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个行业从不缺乏失败的教训。

  虽然这本书是关于次级贷款行业的,但是我认为,大部分人不知道抵押贷款危机其实并不是孤立于次贷危机的。其他类型的产品供应早已铸成大错,其中包括向信用良好的借款人供应的贷款产品。这些产品只是需要再长一点的时间才会在违约报告中露出面目。我在第七章更多地对此做了讨论。

  虽然本书记录了我公司的发展历史,但本书——一名次级贷款人的自白并不只是关乎一个人、一家公司或者是借贷行业某一领域的。它关注的是,抵押贷款行业如何集体性地失去目标、迷失方向,如何引爆了这场美国现代史上最严重的信用危机。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推进简政放权 建设诚信体系


网络 2014-08-24 22:41:16

2014年,谁上了银行黑名单?


网络 2014-05-15 21:59:13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戴春宁被调查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2013-12-02 11:48: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