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心网讯 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有人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贷款20多万元,而且还有三次未按期还款的不良记录,使得准备贷款买房的杨先生无法贷款,平添烦恼。一查,原来是单位用他的身份信息贷的款,而且像他这样的情况,在他们单位还有两百多人。一怒之下
亚心网讯 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有人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贷款20多万元,而且还有三次未按期还款的不良记录,使得准备贷款买房的杨先生无法贷款,平添烦恼。一查,原来是单位用他的身份信息贷的款,而且像他这样的情况,在他们单位还有两百多人。一怒之下,杨先生将单位告上了法庭。
目前,此案已由乌市水磨沟区人民法院调解结案 ,记者昨天从乌鲁木齐各法院调查了解到,这是乌鲁木齐第一起信用权官司。但让年近三十的杨先生困惑的是:“法院已调解让那个公司消除我的银行不良记录,快两个月了,‘不良记录’依然存在,我该怎么办?”
事情还得从5年前说起。那一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杨先生应聘到乌鲁木齐一家股份制有限公司做业务员,2007年,已在这家单位工作了4年的杨先生攒下了一些积蓄准备买房。同年11月,杨先生和女友终于选定了位于乌市青年路大修厂的一套60多平方米的新房。
房屋总价18万元,杨先生拿着自己攒的和父母资助的近4万元交了首付款,并和房产公司签了购房合同,剩下的房款打算以银行按揭的方式支付,然而,银行的按揭手续却办得异常缓慢。
20多天不安的等待后,杨先生接到了银行方面打来的电话。银行说,经审查,银行不能向杨先生发放贷款,因为他曾向中国工商银行新疆分行营业部借过20万元,还没还清,而且他还有3次没有按期还款的不良记录,这些信息已被记录在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里。
“我从来没向银行借过钱啊,怎么回事?”杨先生蒙了。
“钱是谁借的呢?”带着疑问,杨先生来到位于乌市人民路的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工作人员为他打印了一份《个人信用报告》。
杨先生看到,原来,早在2003年8月15日,就有人以他的名义向中国工商银行新疆分行营业部贷款20万元,贷款期限是5年,最令杨先生恼火的是,报告上还显示他有三次未按期还款的不良记录。
恼火的杨先生向征信管理处提出了异议申请。杨先生坚决否认这笔20万元的贷款,随后,杨先生又找到了放贷银行,这才知道,原来是他所在单位用他的身份信息向银行贷的款。
杨先生记得,那时自己才进单位不久,单位要员工提供身份证复印件,说是办社保,没想到,这复印件还能办出贷款!而且,像杨先生这样的情况,在他们单位还有两百多人遇到。
眼看买房贷款卡壳,杨先生希望单位能帮他解决贷款的事,但单位却“无可奈何”地让他等等。再不把剩余房款付清,杨先生将违约。无奈之下,他向亲友借了十几万元,将房款付清。
2007年年底,杨先生再次找到单位,希望单位能帮他消除银行的不良信用记录,但单位的态度依然不明朗。在和单位协商5个月依然无果之后,杨先生以信用权被侵犯为由,将他所在单位起诉到水区法院,要求单位消除他在银行的不良信用记录,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他的精神损失2万元。
在法庭上,杨先生说,单位未征得他本人同意,冒用他的名义贷款,剥夺了他的贷款权,致使他不能顺利贷款买房,给他的精神造成了很大伤害。
他所在单位认为,杨先生的证据不能直接证明单位侵犯了他的权利,单位只能帮他消除不良记录。
今年6月底,在法院的调解下,杨先生和单位达成了协议:单位承诺在三日内帮助杨先生消除不良记录。
据记者调查了解,像杨先生这样无辜的“信用不良”者,在新疆约有千人。杨先生的“信用不良记录”最终能否被消除呢?我们在等待。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