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断供等同于“自杀”信用 良好信用请自我把控

来源:搜房网 2008-08-01 10:22:06

良好信用请自我把控 近期,“断供门”事件由中央媒体到地方银行可谓闹得是沸沸扬扬,民间盛传千亿“断供”,深圳银监局则发布数据对驳:至2008年6月,在个人住房贷款2198.72亿元余额中,

良好信用请自我把控

近期,“断供门”事件由中央媒体到地方银行可谓闹得是沸沸扬扬,民间盛传千亿“断供”,深圳银监局则发布数据对驳:至2008年6月,在个人住房贷款2198.72亿元余额中,不良贷款纪录只有17.35亿元,比年初增加2.11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0.79%,比年初上升0.11个百分点。数据一出台,则形成民间预测和银行统计的拉锯战,“断供”争议一片哗然,到底谁是谁非,很难寻找统一的标准答案。

【缘由与成立】

当房价下滑贬值后,房产转让市值低于银行按揭贷款时,即交付的首期在贬值中蒸发,购房者迫于还贷压力或者其他利益原因,不再愿意负债“月供”,即形成“断供”。而银行按揭合同一般有2-3个月的缓冲还贷期的约定,如果超过3个月没有“月供”,银行会判定该贷款人“断供”成立。

【争议结果】

关于“断供”争议的不良预测也是五花八门,主要有三种预测:一是深圳“断供”现象越演越烈后,市场是否导致房价因此一蹶不振的飞流直下,甚至崩盘,危及地产行业的生命,殃及国家经济命脉。

二是大范围出现“断供”并蔓延全国时,容易引发银行负资产增加,坏账膨胀,从而产生银行资金链断裂,爆发诸如美国一样的“次贷危机”。

三是利用“断供门”炒作,不断向政府施压,威逼救市。传出“断供”其实是开发商等既得利益者自导自演的把戏,旨在为“救市”造势。“断供”只是一种“四两拨千斤”手段,直逼政府出台“救市”政策,同时也给银行造成压力和错觉,使得银行有争取宽松信贷条件的“砝码”,确保开发商、炒房者的既得利益。

镜子认为,谁也不愿意看到深圳出现大量的“断供”,银行已经及时出来辟谣“断供”一说,“断供”潮渐渐退却了。深圳开发商正为一些标榜要“断供”的业主犯愁,积极良性的回应地方政府及各媒体,“断供”完全源自业主单方面的个人主张,并劝戒业主不要出现无畏的“断供”,绝对不存在开发商自导自演“断供”之说。

【信用自杀】

深圳个贷按揭合同有两种签订形式,一是无任何担保,银行直接与业主发生按揭经济关系,所有的按揭风险由业主个人承担;二是由开发商担保业主按揭到产权证办出为止。如果个别业主“断供”成立,那么,由谁来承担还贷法律责任呢?

业主“断供”形成后,银行首先通过电话或发函催交“月供”,银行将通过法律途径对继续“断供”者进行诉讼,法院将判令限时交纳贷款全额,此时,银行不再受理断供掉的“月供”交纳,个人不良信用纪录将永载银监会史册。

当“断供”者无法在规定时间内交纳按揭总额时,法院判决书将移交执行局银行申请强制执行,“断供”者名下的所有银行存款或房产将有可能遭受法院的查封。“断供”者再无力偿还按揭债务时,法院将拍卖“断供”者的房产,拍卖金额不够偿还债务时,有担保人的由担保者负责偿还,无担保人的就必须由自己偿还,甚至遭遇牢狱之灾,直到还完为止。

因为银监会已经把“断供”者的不良信用记载在册,“断供”者将背负一生的“黑色不良信用”恶名,在“断供”者以后人生行程中,一辈子无法再向银行申请任何贷款,等于一生“自杀”了自己的良好信用。镜子规劝即将“断供”的业主,不要轻易涉及“断供”门事件,否则,除损失一大笔资金外,将在“不良信用”中悲惨而过。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民政部再曝光离岸社团山寨社团,总数已近千家!


中国社会组织动态 2016-07-07 13:32:00

“恶意透支”信用卡要追刑责


网络 2014-06-30 15:07:47

比特币不能充当商品交换媒介


网络 2014-04-02 15:34:24

恢复使用康泰重组乙肝疫苗


网络 2014-01-20 21:00:2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