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工程缓解农民贷款难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08-07-18 13:14:29
——访河南省开封市银监分局局长马超 近年来,“农民贷款难、信用社难贷款”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信用社和广大农民。河南开封市农村信用社结合实际,开展信用工程创建活动,为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访河南省开封市银监分局局长马超
近年来,“农民贷款难、信用社难贷款”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信用社和广大农民。河南开封市农村信用社结合实际,开展信用工程创建活动,为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构筑新型社农关系、缓解贷款供求矛盾实施了有益的探索。
中国经济时报:请您介绍一下开封市农信社开展“农村信用工程”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马超:2003年底,开封市农信社开展创建信用村和信用户试点工作,随后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开,至2008年3月底已创建信用村164个,占全市2383个行政村总数的6.88%;建立农户经济档案122011户,评定信用户88245户,分别占全市农村总户数的12.80%和9.26%。自2005年以来,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4.24亿元,贷款余额2.18亿元。
“农村信用工程”制定实施方案,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创建信用工程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的通知》。为使创建工作做到家喻户晓,评定小组将信用户的评定条件、权利、义务等内容张榜公布,在农民中开展诚信教育宣传,营造讲诚信、重信用的氛围。
评定小组向村民发放信用调查表、信用等级申请表,调查了解各户经济、计划发展项目、贷款愿望、能力特长等情况,根据信用户评定条件和各申请人平时表现,由评定小组集体研究讨论,初评后在全村公示。通过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增强了广大农民的诚信意识,一些村主动归还了历年形成的不良贷款。乡镇政府和村委干部,都把“信用村”作为一块金字招牌,作为发展当地经济的无形资产。
各村普遍与农信社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村级企业和村民的闲散资金绝大部分存入信用社,壮大了农信社支农实力。兰考县闫楼乡王庄村过去是有名的贫困村,2004年以来,闫楼信用社先后发放小额信贷46家,金额34万元,该村板材加工业由原来的38家增至现在的200多家,人均收入由原来的不足500元达到现在的2000元。小额农贷本息收回率100%。
信用工程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三农”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据不完全统计,仅2008年第一季度,全辖164个信用村人均收入同比增加300多元。“阳光信贷工程”有效简化了贷款手续,农户仅凭贷款证就可随用随贷,缩短了贷款办理时间,有效满足了广大农户的信贷需求。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当前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马超:主要存在四个问题。第一,创建环境欠佳,影响了创建速度。逃废银行债务现象仍时有发生,据不完全调查统计,2005至2007年间,辖内发生的逃废农信社债务的数额达5.05亿元,在农村产生了一定的“破窗效应”。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严重,创建信用村失去了应有的群众基础,影响了创建工作速度。
第二,运作不够规范,降低了创建质量。信用等级评定过程中主要依靠村委会的审核把关,对于无信贷关系农户的信用状况无法全面掌握,一旦出现道德风险,就会增加信贷投放的盲目性,形成信贷风险。截至2008年3月底,全辖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不良额496万元,不良率为2.94%。
第三,资金实力不足,限制了创建力度。民间资金对外投资活跃等因素给农信社资金来源形成较大制约,农村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农信社对辖区发放的小信贷款额度一般为5000元-10000元,不能适应农村不同群体的信贷需求。
第四,信贷投向集中,加大了贷款风险。信用社发放的贷款主要集中于种植业和养殖业,贷款风险集中度较高,使小额农贷的潜在风险因贷款投向的过度集中而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支农放贷的积极性,阻碍了信用工程的开展。
中国经济时报:您对推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有什么建议?
马超:我有四个建议:一是推进创建工作,创新创建模式。要把信用工程创建与解决好农民贷款难问题、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产业化经营相结合起来。要注重建立多层次的信用平台,建立以农信社为主体,农发行、农行、邮储银行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补充的多层面信用村模式。
二是规范创建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农信社要加强对农户信用状况的跟踪管理,建立健全农户经济档案,规范信用等级评定。研究制定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信用村创建标准,为下一步信用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是建立考核机制,加强创建管理。加强对信用工程创建工作考核,建立双向激励和约束机制,将信用村建设列入经营目标考核范畴。
四是突出支持重点,注重工程实效。农信社要探索新形势下信贷工作新方法,将信贷资金集中投放于风险低、效益好的农村林果、畜牧、蔬菜大棚、食用菌产业和农产品(爱股,行情,资讯)加工及个体私营经济,重点加大对特色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中国新闻网
2018-10-31 15:24:31
百灵环保网
2016-08-04 12:10:43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2013-12-02 11: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