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0 8年4月1 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交通建设监理2 0 年回顾暨发展论坛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提出“监理企业树品牌,监理人员讲责任”,对监理行业诚信建设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与此同时,中国
2 0 0 8年4月1 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交通建设监理2 0 年回顾暨发展论坛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提出“监理企业树品牌,监理人员讲责任”,对监理行业诚信建设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与此同时,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二届三次理事会确定了2 0 0 8 年的工作重点,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也是积极推进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维护行业利益。监理行业要以落实新的监理收费标准为切入点,搞好行业自律,对信用差的监理企业、监理人员将协同主管部门作出相应处理,并取消其参加优秀监理企业、优秀监理工程师评选的资格。
智力、知识密集型的监理企业,其收费相对建设总投资是极其有限的,但如果信用欠佳,则将给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乃至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就要求在监理行业大力倡导诚信体系建设,要建设成熟完善的监理企业及监理人员的信用评价体系。同时,应当全面、系统、动态地反映企业综合的意志和能力。
监理行业的诚信现状一般来讲,交通建设监理行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应当包括适合我国交通工程建设市场特点、监理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信用标准、信用评价机构、信用市场、法律法规、管理和科研等方面的内容。而监理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应当包括监理企业的诚信建设以及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两个方面。
监理企业诚信缺失
在我国交通工程建设监理领域,监理企业信用的缺失或透支已经给社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而导致的监理企业被通报批评甚至纳入黑名单等均属例证,给交通建设监理行业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履行合同不认真。主要表现为监理企业不履行投标时对人员、试验仪器设备、交通工具、测量设备的承诺。如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一个监理合同段33名监理人员,除1名监理人员按照投标文件进场外,其他人员均未按投标文件的承诺到位,人员更换率高,更换的人员中达不到招标文件要求的大有人在。
违法违规操作。主要表现为向其他单位借用企业资质、人员资质或出借企业的资质、人员资质,将监理业务进行非法转包、提供虚假材料、骗取中标、靠贿赂等不正当手段中标或靠中介中标等。素质低下,以权谋私。有些监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偏低,不能适应监理工作的需要;有些监理人员故意刁难承包单位,拖延工程计量的批复时间以谋取“寻租”机会。
有的驻地监理与施工单位串通一气,放松对质量的把关,蒙骗项目业主。多种因素造成监理诚信缺失经济转型期的负面影响。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并达到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有一逐步完善的过程。在经济转型期,旧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已经被打破,新的市场理念、市场行为、市场法制、市场运作机制还没完全形成,因此带来了一系列不诚信的行为。
诚信意识淡薄。当前,整个社会还没有真正树立起诚信的制约机制。在交通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和施工监理过程中,法制意识淡薄、信用意识淡薄、不遵守法律、不讲信用的状况非常普遍。主观上的驱利动机和“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及失信制约机制滞后等,导致了诚信缺失问题在交通建设工程市场中的发生与蔓延。对工程监理单位来说,部分单位经营方针不正确,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部分单位以不守信用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具体体现在招投标和施工监理过程中的围标、串标;超出其承受能力盲目承揽工程,在中标后难免出现人员到位率低、资质下降、设备到位率低等现象。
由于不少工程监理单位目前尚在为“生存”而努力,对于“发展”层面的问题尚未全面考虑,尚未意识到诚信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这一核心问题。
信息交流不畅。诚信信息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企业信息缺乏规范的发布和收集渠道,对诚信数据的市场开放与使用没有明确的法律、规章、规定,政府部门和一些专业机构掌握的可以公开的企业资讯没有合法开放,信息缺乏完整性和时效性,从业单位失信行为难以被发现。
缺少强有力的监督惩诫机制。市场诚信体系不会在市场的基础上自发产生, 必须有外界强有力的干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严密的法律体系必不可少,否则市场信用环境就失去保障。但目前法律体系不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已成为经济信用环境发展的一大障碍。如对不守信的地方政府组建或控股的项目业主,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缺少相应的法律规章进行管理和处罚,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交通建设市场中项目业主行为的不规范,业主的诚信难以实现。诚信评价体系不健全,市场缺乏公信力,监管惩处力度不够,造成失信行为被发现率、采集率、公布率低。
项目业主的不规范行为和不合理要求。工程监理并非万能,不是工程实施了监理就万事大吉,施工环境对监理制的实施有很大的影响。工程监理单位在服务的范围、服务的费用、项目监理人员的组成及要求等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监理规范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业主的积极态度将直接影响监理制度的发展。例如业主是否真的能够保证工程监理公正公开的招投标;业主是否真正愿意将应有的权力交给监理,所有这一切都将导致业主的行为是否规范,监理制度是否健康发展。
对于项目业主在招标阶段不合理的要求和项目实施阶段不规范的行为,工程监理单位为了生存和发展,只能在投标时曲意满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想方设法更换监理人员,降低成本,从而造成诚信缺失。
诚信教育不足。诚实守信的美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的教育和个人的修养来实现。工程监理单位在对监理人员的聘用、考核、继续教育等方面,存在着忽视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造成部分监理人员的诚信意识淡薄,职业道德素质较差,最终导致监理工作质量低,进而影响工程监理单位的诚信。
尽管我国监理行业的诚信缺失状况在某种程度上令人担忧,甚至给监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要看到在监理企业诚信缺失的背后,除了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自身的问题,目前我国监理行业的不成熟、不规范,监督检查以及评价机制不健全等客观原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监理诚信建设机遇良好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监理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交通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监理在交通建设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而监理相应要承担的责任会越来越大,监理企业的信用评价和诚信体系建设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从交通运输部到全国各地交通质监部门、监理行业协会等都相继出台或正在酝酿一系列标准和规定来促进监理行业诚信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成熟监理行业信用评价体系,以期将监理行业的诚信建设和信用评价推向纵深。
行业决策者的关注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在中国交通建设监理20年回顾暨发展论坛上的讲话中指出,各级交通建设主管部门及交通建设监理企业必须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解决监理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少数人员工作不力、诚信缺失、流动无序,部分监理企业管理不严、缺乏创新、后劲不足,监理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理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等问题。
冯正霖指出,要在交通建设监理行业倡导开展“监理企业树品牌、监理人员讲责任”的行业新风建设工作,以“监理企业树品牌”为抓手,推动监理企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推动监理企业的诚信建设,监理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规行约,树立品牌意识,在工程建设项目上树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创品牌,在交通发展中保品牌。要以“监理人员讲责任”为职业道德建设平台,在监理人员中强化“宁做恶人、不做罪人”的责任意识,增进从事监理工作的事业心。
在2008年的部质监总站的重点工作中,建立健全监理行业诚信体系成为其中的重要一项工作。李彦武站长指出,推进质量安全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健全诚信体系,引导从业者自觉遵章守法,是强化监督实效的有效手段之一。
据了解,目前交通运输部批准立项的“质量安全监督信息系统”正在建设之中。届时将与各省建立的信息平台互为依托,在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的同时,创建监理、试验检测、安全生产和建设项目管理平台,促进信用体系建设。为此,首先要落实信用信息征集制度和联络员制度,把诚信管理工作推向深入,使渠道更加通畅,信息传达更加及时,充分发挥全国质监体系一盘棋的作用,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其次要探索诚信体系与奖惩挂钩的有效机制,把诚信体系建设与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紧密结合起来,在市场准入、招投标工作中充分发挥信用平台的作用。
再次是要与从业单位和人员的市场退出机制结合起来,用企业自身的市场信用表现决定其出路和效益,使好的从业单位尝到甜头、真正获益,使不规范的企业吃到苦头、付出代价。
酝酿信用评价办法
目前,我国各地交通质监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监理企业以及监理人员的信用评价标准和办法,但由于各地情况不一,很多标准和办法的地域性太强,急需出台一个全国性的监理信用评价体系,将其作为指导标准,在这个标准之下,各地可以依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细化的实施办法,形成一个指导性强、操作性强、科学性强的监理信用评价体系。
为此,今年5月12日至13日,交通运输部质监总站在北京召开了《公路水运工程监理企业和监理工程师信用评价办法》编写工作会议,启动了《公路水运工程监理企业和监理工程师信用评价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编写工作。会议成立了编写组,并就办法的工作大纲、编写大纲和信用评价标准进行了讨论,基本确定了监理企业和监理工程师的信用评价方法。办法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合同文件,对公路、水运监理企业和监理工程师的从业承诺履行状况进行量化评定,从而确定监理企业的信用评价等级和监理工程师的信用评价结果。交通运输部和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将定期公布评价结果。信用评价将重点管理与惩戒监理企业和监理工程师从业中弄虚作假、扰乱市场、危及质量和安全的不良行为,同时也将制定措施激励良好信用行为的企业与个人。
据了解,该办法的制定与实施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监理行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促进监理行业的诚信建设,加强对监理企业和监理工程师的管理,规范从业行为,增强从业诚信意识,进而推动监理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监理企业应从我做起
作为监理行业的主体,监理企业大力推进诚信建设,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维持社会正常经济秩序的基本要求,更是确保交通工程建设质量、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民经济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在监理行业推行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基础。首先,要建立和强化监理企业的自身诚信制度建设,积极打造企业诚信品牌。这是提高全社会诚信度,确保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环节,只有每个监理企业自觉地守信用、讲道德,构筑整个监理行业的诚信体系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其次, 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推动监理企业诚信建设。市场对企业诚信建设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经济规律、市场准则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企业必须自觉顺从、运用经济规律,自觉遵守市场准则才能取得理想的经营效果。
另外,监理企业要做好内部培训和教育,注重提高监理人员尤其是中、高层监理人才的素质教育,其中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积极宣传诚信监理、诚信做人,让诚信理念深入人心。对于那些在信用评价过程中遭遇不良记录的监理企业来讲,也并非到了世界末日,不应该自暴自弃,而是要振作精神,知耻而后勇,积极改善自我经营状况,重视诚信体系建设,重塑企业在行业社会中的形象。日本有句名言:信用是无形的资产,英国也把信用当作最大的资本。
总之,监理企业诚信建设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兴衰成败,更关乎社会责任和希望,关系着交通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黄金有价,诚信无价,如果所有监理企业、每一位监理工程师都能做到“以诚实监理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切实落实冯正霖副部长对监理行业提出的“监理企业树品牌,监理人员讲责任”的要求,我国监理行业的诚信建设将会更加完善,监理行业的发展环境将会更好。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