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冷静看待信用卡

来源:金融经济 2008-07-08 13:07:50

据有关资料,在2003年,国内流通的银行卡有544万张是真正意义的信用卡。到2005年第一季度,信用卡猛增至3308万张,这还是中国工商银行的保守统计,美国运通的估计则达到了1亿张。即使按T商银行3308万张的保守统计,不到两年时间,国

   据有关资料,在2003年,国内流通的银行卡有544万张是真正意义的信用卡。到2005年第一季度,信用卡猛增至3308万张,这还是中国工商银行的保守统计,美国运通的估计则达到了1亿张。即使按T商银行3308万张的保守统计,不到两年时间,国内信用卡发行也扩大了600%,这的确是一种令人眩晕的冒进。

  但2005年9月13日麦肯锡公布的《2005年中国信用卡市场调研报告》下称《报告》,却提出了风险预警,称中国发卡商将面临无法盈利的可能性。

  而从商业模式来看,银行卡产业利润来源有三:透支利息、商户回佣和年费收入。2004年底。中国银行卡发行总量7.62亿张,总交易金额26万亿元。但消费交易仅6000亿元,只占不到3%的份额,其余97%都是现金存取和转帐。同时,7亿多张银行卡中95%是年费收入甚微的借记卡,其中的透支利息和年费收入金额非常小,其主要收入来自于商户回佣。而对于7亿多张银行卡的发行量来说,6000亿元人民币的消费交易量是无论如何不足以维持这个产业的生存和发展的。

  不但如此,现在有一半以上的信用卡客户将永远不会给发卡商带来盈利。主要原因来自于循环信用的使用率低、商户手续费收入低,而营销及客户获取成本却在增加。

  在更高的营销和获取成本下,很可能只有30%的客户可以带来盈利。

  透支额度默许风险骤降

  最近,中国银监会向媒体透露,新的《银行卡管理条例》即将出台,其中在信用卡授信额度方面,将改变现行不超过五万元的规定,由银行自身风险状况和持卡人具体情况而定。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表示,监管部门对银行提高信用卡最高循环透支额度的默许,主要与促进当前国内消费的迫切需要有关。信用卡这一“寅吃卯粮”的金融产品,发展好了,是拉动内需、创造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一个工具,但如果银行忽视对风险的控制,反而很有可能成为国内金融业的“新地雷”。

  在2000年之前。信用卡的业务还没有受到各家银行的重视。当时办理信用卡的手续很不正规,用假身份证办信用卡的情况比较多。如果办卡人在银行有熟人的话,连字也不用签,就可以办出信用卡来,造成了很多人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情况,而由于资料不全,这部分信用卡债权银行很难追索。而且,由于没有健全的征信系统,各家银行的信息互不相同,导致有些人在多家银行办理信用卡后千方百计恶意透支,无形给银行带来大量不良贷款资产。虽然目前对于信用卡的客户资料的要求越来越规范。但是由于信用卡没有担保,再加上办卡人的流动性很大,导致信用卡的风险随时萌发。而中行、招行、广发等白金卡最高授信额度达到10万美元,大大超过5万元的限额。这从一方面来说是业务发展,考虑到一些高档客户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也就加大了银行风险。

  未来的信用卡前途莫测

  事实上,信用卡生存和发展在于成熟的市场经济金融,良好的信用体系和遵纪守法的持卡人,后者尤为重要。信用卡的创始人威廉斯认为,信用卡市场能够存在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基本假设上的:

  第一,信用卡的使用者大多数是正直的,他们不会有意拖欠借款、更不会故意伪冒和欺骗:第二,社会上的消费者自身有能力,或者他们经过教育之后能够控制自己的消费冲动,管好自己的借款和还款;第三,也是重要的一点,就是有足够的卡户利用信用卡提供的滚动型即时消费的便利,为发卡银行产生足够的利息收入。

  从第一假设上看,消费者欠债不还的事情并非少见,有时候并非是简单的消费者信用道德问题,如汽车贷款,地方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鼓励老百姓购车,有意给予银行贷款的便利。但是老百姓一旦购车后,车价大幅降价,到手的车马上就不值钱了,买车者有被欺骗的感受,便以拒绝还贷来抵抗。据国内一项报告显示,2004年中有50%的车贷逾期未还。而在美国,这个数字仅2%。

  从第二个假设上看,社会信用卡的发放对象大部分是属于白领阶层的年轻人,是最不容易控制自己消费冲动的人群。但他们以前没有过信贷经验,管理自己债务的时候就有可能出问题。美国是一个有几百年信贷消费历史的社会,信用卡的发行也有几十年的经验了,每年仍然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还不起信用卡欠债而破产。

  从第三个假设意味着发卡的初期,银行是无利可赚的,还平添了自己的管理成本,因为银行要为客户垫钱以便使交易得以进行。如果客户会管理好自己的帐户,按时全额还款的话,发卡也赚不了钱。原因是除了少量的信用卡年费和来自商家的小比例固定收入外,发卡银行主要的收入来自于利息,即消费没有及时或者没有全额还款应付的利息,这种利息往往高于市场的平均利息好几倍。

  这就是说,只有多数的消费者没有能力、或者经过教育后也抑制不了自己的消费冲动,无法正常管理自己的借款而付出高额利息和滞纳金的话。发卡银行没有多少利息收入和滞纳金,资金链就会出现问题,换句话说,发卡银行的利润和持卡人的负债率是成反比的。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消费者中如果绝大多数不够正直,故意拖欠借款,甚至伪冒欺骗,或者他们无节制消费还不了借款的话,发卡银行将遭到灭顶之灾。事情正滑向不妙的方向。

  也就是说,这可能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中国网:互联网经济助力中国梦


中国网 2017-12-04 09:59:00

“夺命快递”悲剧何以发生


网络 2013-12-26 23:45:3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