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学生“小赖”!尴尬凸显诚信危机

来源:玉林日报 2008-06-21 09:15:10

广西玉林师院2007届毕业生黄同学在校期间曾获得国家助学贷款3000多元,但毕业后他就没有归还过贷款,而且与银行失去了联系。截至今年4月底,他共欠银行本金与利息3600多元。 类似黄同学这种情况的毕业生还有很多,根据日前中国银行玉

    广西玉林师院2007届毕业生黄同学在校期间曾获得国家助学贷款3000多元,但毕业后他就没有归还过贷款,而且与银行失去了联系。截至今年4月底,他共欠银行本金与利息3600多元。

    类似黄同学这种情况的毕业生还有很多,根据日前中国银行玉林分行提供的名单,类似情况的毕业生有213人,违约金额170多万元。因未能及时还贷,这些同学被列入全国银行联网的个人征信系统的“黑名单”。银行人士称,一旦被列入黑名单,今后在申请信用卡、房贷等业务时将被银行拒绝。

    3000名贫困生享受助学贷款

    从2005年9月到2008年5月,中行玉林分行国家助学贷款累计发放3000人,合同金额为6500万元。其中,多数贫困生都享受到了助学贷款的最高金额——师范类专业学生可以享受助学贷款最高金额为18000元,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可以享受助学贷款最高金额为24000元。

    中行玉林分行零售贷款中心主任梁云天说:“从全国来看,享受助学贷款学生占我国高校学生的20%。在玉林,我们将这个比例提高到25%。这意味着,更多的贫困高校生能享受到中行玉林分行提供的助学贷款业务。”

    助学贷款最高违约率曾达80%

    根据现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规定,高校毕业生应在毕业后6年内还清贷款。若毕业以后没有马上找到工作或者收入不高,前两年可以先还利息(1万元每月利息最高不超过80元),第三年后开始还贷款本息(1万元每月本息最高不超过380元)。然而,目前玉林市高校毕业生拖欠助学贷款违约率超过50%,最高违约率曾达到80%。

    每年的上门家访是中行玉林分行零售贷款中心客服经理李杰最头疼的事,“欠贷毕业生联系不上,即使找到学生家长,不少也拒绝向银行提供联系方式。”谈及催收助学贷款,李杰一脸无奈,“从调查情况来看,故意逃避债务是多数欠贷不还者的普遍心理。这些人中,不乏可以通过自己工资独立还款的毕业生。”

    为了顺利追回贷款,该行尝试了电话、手机短信、信函、家访等多种方式,但收效甚微。对于家在外省的毕业生,中行显得更加束手无策。梁云天分析,信用意识薄弱是高校毕业生拖欠助学贷款最主要的原因。他说,许多借款人离开学校后没有按约定与中行确定新的联系方式,也没有主动按期还款,银行发送催收信函和采取电话、短信等催收方式后仍未主动与中行取得联系。另外,毕业生流动性大,与银行失去联系;就业状况糟糕,难以还款也是玉林市高校毕业生拖欠助学贷款的原因之一。

    拖欠助学贷款的后果严重

    梁云天说:“若我市高校毕业生助学贷款违约率一直居高不下或持续上升的话,中行玉林分行必将减少发放助学贷款学生名额及贷款金额,甚至停办此项业务。”据了解,玉林师院与中国银行合作办理助学贷款是2005年下半年开始的。由于2007年底出现的违约情况严重,2008年的贷款人数已经有所限制,2007至2008年度仅获得审批300多人的贷款名额。

    目前中行玉林分行正采取行动,把所有违约的学生姓名、家庭住址公布在《玉林日报》和师院校园网上。另外,该行还将于今年7月向法院起诉一批违约严重的毕业生。

    据银行人士介绍,如今,国家个人征信系统已于2004年建立并开始在全国金融系统内运行,计划将全国范围内的政府政务、税务、工商、海关等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个人信用报告。若个人的信用(如助学贷款逾期不还)出现问题,这些不良记录将会存储在学生的征信报告里,并跟随其一生。届时,这些欠贷不还者将难以享受银行的优惠贷款政策,甚至这些信用污点还将给他们今后的个人房贷、车贷、个人信用卡申请等方面带来麻烦。对于一些违约情况严重的毕业生,即使将来贷款还清,但也难以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

    为了促使毕业生按时还款,银行方面除了利用国家个人征信系统,加大催收助学贷款金额的力度,银行的客户经理还将联合违约学生辅导员、学工处老师共同上门家访。甚至将会通过人肉搜索,了解到欠贷学生的QQ号、班级QQ群等各种有效联系信息,以加大追款力度。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无信不立 习近平为何重视诚信


央视网 2018-08-14 16:50:37

抄袭作假 纳入信用记录


网络 2014-09-11 15:13:32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