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个人信用报告避免四大认识误区

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 2008-06-10 09:00:50

人民网·天津视窗6月9日电:经济生活中,当个人信用报告这个“经济身份证”被越来越多人提起时,其中的一些焦点问题也备受关注。在本市即将对个人征信系统“扩容”的前夕,人民银行天津

   人民网·天津视窗6月9日电:经济生活中,当个人信用报告这个“经济身份证”被越来越多人提起时,其中的一些焦点问题也备受关注。在本市即将对个人征信系统“扩容”的前夕,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征信部门人士接受记者专访时,揭开了个人信用报告的神秘面纱。

    个人信用报告避免四大认识误区

    我国的个人信用报告是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记录居民个人过去信用信息的文件。但部分市民对此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误区一:不从银行借钱就等于信用好

    征信系统中因为没有您的历史信用记录,银行就失去了一个判断您信用状况的便捷方法。向银行申请一张信用卡或申请一笔贷款,长期、逐次、按时还款就能准确地反映出您的信用意识。提前还款对于提升个人信用用处不是很大。

    误区二:个人征信系统就是搞“黑名单”

    个人征信系统没有单列出一个所谓的“黑名单”,它只是如实地记录您原始的信用信息,不加任何主观判断生成您的信用报告,它不会写上任何好与坏的评语。个人信用报告不对欠款进行“善意”欠款或者“恶意”欠款的区分。同时为了保护居民的隐私,除您本人外,只有商业银行在办理贷款、信用卡等业务和进行贷后管理时才可以直接查看您的信用报告。

    误区三:一次失信,“信用污点”会跟人一辈子

    一次失信,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对个人信用活动产生一些影响,但所谓的“信用污点”绝对不会跟人一辈子。这些信息经过一定年限以后就会从信用报告中去掉。而且,正面的信息也同样会反映在您的信用报告之中,您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良好的信用记录,帮助商业银行对您做出客观、全面的判断。

    误区四:信用报告是银行是否贷款的决定性依据

    如果贷款对象是个人,商业银行是否贷款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是否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是否具备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等。此外,还可能涉及抵押、担保等事项。实际上,信用报告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贷款对象以往的信用行为,也许还包括以前债务的偿还情况,给商业银行考察贷款对象提供参考。由于风险偏好及其它信息是否充分等因素,不同的商业银行面对同一份信用报告,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判断和贷款决定。

    保持良好信用 避免负面信用记录

    据悉,居民以往在日常生活中以下情况容易出现负面信用记录:一是信用卡透支消费、按揭贷款没有按时还款而产生逾期记录;二是按揭贷款、消费贷款等贷款的利率上调后,仍按原金额支付“月供”而产生的欠息逾期;三是为第三方提供担保时,第三方没有按时偿还贷款而形成的逾期记录;四是信用卡停用后,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因而欠年费。

    另悉,由于本市居民个人信用报告还将纳入电信企业和水、电、燃气公司等公共事业机构提供的先消费后付款的服务费用信息,人们也要注意按时缴纳相关费用。考虑到人们可能因出差等原因不能及时缴费,人民银行将“欠费”定义为超过60天仍未缴纳的费用,给人们留下了充足的补缴时间。人们如果发现自己的信用报告有误,还可提出异议申请。

    一些专业人士也表示:个人信用报告上历史的客观记录,“让事实说话”,减少了银行信贷员的主观感受、个人情绪等因素对贷款、信用卡申请结果的影响,让人们能得到更公平的信贷机会。总之,人们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就是积累了自己的“信用财富”,而这样的一笔财富会为人们带来更多收获财富的机会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网络直播管理规定出台 将建信用等级体系


正北方网-北方新报 2016-11-07 18:24:48

“天价运费”背后是企业诚信的缺失


中宏网 2016-09-02 10:33:17

拟5年基本建成 企业环境信用制度


姑苏晚报 2015-12-16 13:46:58

“诚信”难题拷问商事改革


网络 2015-05-04 08:48:08

药企不诚信 患者怎放心


网络 2014-11-19 11:44:12

2014年,谁上了银行黑名单?


网络 2014-05-15 21:59:1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