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如何利用个人信用征信系统防范招聘风险

来源:深圳市鹏元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2008-05-21 16:36:22

演讲者: 陈可 深圳市鹏元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征信,是指信息的收集,信息的调查;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则是建立一个平台,通过政府部门或者是商业机构,公共事业机构,以及公共的信息平台来收集个人信用信息,向社会提供个人信用信息的查询服务。 在国

演讲者: 陈可 深圳市鹏元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征信,是指信息的收集,信息的调查;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则是建立一个平台,通过政府部门或者是商业机构,公共事业机构,以及公共的信息平台来收集个人信用信息,向社会提供个人信用信息的查询服务。

在国外,个人征信是消费者信用调查的别称,主要的应用领域是银行的信贷发放,一些商业机构的商业调查,它主要针对的是消费信贷。用户是银行,另外就是雇主。个人征信机构提供的信用报告有两大类,一个用于消费信用发放的,一个是聘用机构,叫雇主报告。

个人征信的发展

个人征信的发展,开端于十九世纪的英国,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在西方的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陆续的成立了征信机构,到了二十世纪,1906年,在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美国的全国消费者信用行业协会成立了,后来更名为征信局,它标志着我们现代的个人征信业时代的开始,二战以后也是随着金融机构消费信贷的发展和信用卡的产生和发展,个人征信业务个人征信的发展。

中国国内的第一个征信系统是在上海建成的,时间是200O年;深圳在2001年批建了深圳市政府个人征信系统,并于2002年建成。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系统主要数据项包括身份信息、学历信息、银行信息、职业及收入信息等共十二个大类。提供包括职业版信用报告在内的数十种个人信用报告。目前,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已成为全国范围内,数据种类最齐全、信用报告品种最丰富的征信系统。

个人征信系统在招聘中的应用

深圳作为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一直以来对劳动力的需求都十分庞大,同时因为就业机会多,环境优美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求职者,供求十分活跃。但是由于社会上一部分人诚信的缺失,关于使用假学历、假身份证求职和一些用人单位利用种种手段欺骗求职者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这些情况的存在可以使用人单位、求职者遭受损失。

鹏元征信公司推出“个人信用报告(职业版)”和面向求职者的“企业信用报告”,意图通过建立一套面向社会公众的查询体系,遏制虚假信息造成危害的现象继续,为建立诚信、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努力。

企业在招聘中往往面临着以下问题:招聘企业与求职者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招聘企业的风险更大。针对以上问题,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了解求职者,求职者提供的个人资料、面谈、测评、背景调查、个人信用报告、其它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国外企业通常采取向征信机构查询雇主报告以了解求职者的个人信用状况。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系统也于2005年7月正式开始提供个人信用报告职业版查询服务,该报告内容包括求职者个人身份信息、工作变动信息、学历信息等。

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系统自对外开通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以来,其用户主要集中在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汽车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个人信用报告也主要是针对这些金融机构防范个人信贷风险的需要而设计。经过4年多时间的发展,个人征信系统在个人购车、担保、金融机构信用卡发放以及个人消费信贷款审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系统用户已遍布全国。

随着社会各界诚信意识的不断提高,征信系统在非金融领域的应用也逐步推广。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因求职、转让房产、商业赊销、法律诉讼等需要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需求日益增多。其中,求职招聘领域对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需求最为明显,用人单位迫切需要一个方便快捷的途径了解应聘者的职业信用状况。因此,个人信用报告在招聘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个人信用报告组成部分

职业版个人信用报告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户籍信息

户籍信息用于识别应聘者的个人身份,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曾用名、户籍所在住址等信息。

(二)高等教育信息

高等教育信息用于了解应聘者所受的高等教育情况,包括毕业院校、所学专业、入学时间、毕业时间等信息。

(三)社会保险信息

社会保险信息用于了解应聘者缴纳社会保险情况,包括社会保险号、投保状态、保险账户情况等信息。

(四)职业变动信息

职业变动信息用于了解应聘者的职业变动情况,包括工作起止时间、工作单位等信息。

(五)工作单位信息

工作单位信息用于了解应聘者以前工作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住址、经营规模、成立日期、是否注销等信息。

(六)查询记录

查询记录包括职业版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时间、查询单位等信息。

通过查询职业版个人信用报告,招聘单位可以迅速了解应聘者的个人学识及工作情况,及时发现编造虚假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的不诚信行为。

在招聘企业高管人员、财会人员等特殊人才时,职业版个人信用报告可以帮助招聘单位了解应聘者的信用消费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评估录用特殊人才给招聘单位带来的财务风险。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应对“官员失信”还需完善考评机制


互联网 2016-11-24 08:48:58

“黑导游”的良心在哪里?


网络 2015-05-03 16:00:00

最高法发布首批失信人“黑名单”


泉州晚报(泉州) 2013-11-17 20:18:42

三万多“老赖”上黑名单


扬州网 2013-11-17 20:16:15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