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浙江近千企业遭遇美国“老赖”

来源:浙江理财网 2008-05-17 11:43:03

对欠账不还的人,我们给他们起了个外号叫老赖,其实,老赖不仅国内有,国际上欠账不还的事情也不少见。   在法律上,把这种欠账叫做海外商账,严格地说是指出口企业在海外的货款因为买家拖延付款、破产等各种因素导致无法追回的资金。

  据国家商务部研究院的保守估算,中国企业被拖欠的海外商账早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并且每年以150亿美元左右的速度增加。

  今年次贷危机的发源地美国成为了海外商账的重灾区,浙江近千家企业遭到美国企业的拖欠。大量拖欠国际货款也成为美国企业在次贷危机下转嫁损失的一种办法。

  不仅海外欠款大幅增加,还有大量债权会随着美国企业破产倒闭化为乌有,近期美国破产法院公布的多起家具、五金机械类破产案中,大部分债权人都是中国企业和供货商。

  国际欠账令企业损失惨重

  记者在浙江的金华、嘉兴等多个地区进行了采访,但接触的被欠债的多家中资企业,都拒绝正面回答记者的问题,他们担心,一旦被美国企业欠债的事件曝光之后,会对企业有所影响,一些企业更是担心,害怕消息传到外商那里,会引起更多的欠账。

  平湖市明达箱包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军民是从2006年的5月份开始将箱包出口到美国,开始的阶段合作还算顺利,可是到了2007年的7月份的时候,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美国的公司不能按时付钱,也不能一次付清,但中国企业并没有停工,因此,慢慢累上去,累上去欠款越来越多。

  到了2007年的年底的时候,美国次级债的风暴从金融系统开始暴露,12月底,美国的客户正式宣布破产,承诺给施军民的货款,也由此成了一纸空文。 “我一直到目前为止经营企业六年,将近四年白做。”施军民告诉记者,美国欠自己货款有两百万美金,一千五百多万人民币没有拿到。

  不仅是施军民,平湖市遭受国际欠账而发生损失的企业,今年开始越来越多。施军民告诉记者,仅仅是平湖市的这些箱包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目前就达到了9000多万元。

  替美国企业承受次级贷损失

  “其实次贷在整个美国的金融市场还是一个小的比例,但是因为各家银行金融机构都感觉到有些惶恐,所以收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一直在帮着企业追讨国际欠债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周纪安表示,美国次级债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引发了经济社会对于资金信心的危机。

  各国金融机构在资金上的收紧措施,直接导致了部分高度依赖银行资金运转的外贸企业,在资金流动上困难,最终,在周转不动之后,很多美国企业直接宣布企业倒闭,把企业负担甩给了下游的制造企业,而接下这最后一棒的,则是那些步步为艰的中国制造企业。周纪安表示,这在国际贸易中,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中国企业现在的真实状况,是在一定程度上替美国承受次级贷风波造成的损失。

  大量拖欠国际货款也是美国企业在次贷危机下转嫁损失的一种办法,不论美国企业的这种选择是不是恶意的,它都在提醒我们,次贷危机引发的市场风险正在一步步向中国企业逼近。

  不少企业被迫放弃美国市场

  不仅是传统的纺织企业,不少机械加工企业这次也卷入了国际欠债的风波中,金华今飞集团的葛炳灶经营的是一家生产汽车摩托车轮毂的企业,从2007年10月以后,他就接连遇到了两起外商拖欠资金的问题,企业购置生产原料铝的资金,立刻面临着巨大压力。

  为了满足企业正常的生产,葛炳灶现在每天需要500多万的现金支撑整个企业的运行,但现在外商拖欠货款的行为并没有停止,企业的流动资金越来越艰难,加之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在近期狂增了40%左右,无奈之下,放弃美国市场对于企业来说,只是一个迟早的事情。

  来自美国市场上的欠账,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国部分出口加工型企业缩减了生产量,而与此同时,很多美国企业也缩减了到中国企业订货的订单。

  浪莎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翁荣金表示,“今年的年初开始,有一些客户提出原有的订单一部分取消,一部分调整交货期,也就意味着我们整个量上可能在美国这个市场上受了大概有10%、两三百万元美金的损失。”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北京将建公证黑名单诚信查询系统


新京报 2018-01-15 15:35:00

广东将建食药安全企业“黑名单”


南方日报 2014-05-19 08:14:01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