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生大地震,带来了国内爱心大捐献。据各媒体报道,截至13日,国内企业和个人向灾区捐出大批捐款,其中台资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及其60万员工向四川灾区捐款6000万元人民币,李嘉诚基金会也宣布拨款3000万人民币,建设银行捐款2000万元
我们应该给献出爱心捐款的企业和个人一些掌声。面对重大灾害,为了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活,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但是,根据以往经验,也要防止另一种情况发生,那就是,有人只认“捐”,实际却不到账,搞“捐款秀”。每次赈灾捐款,最后落实都有不到账的。
今年雪灾期间,湖北省民政厅赈灾办公室共接受捐款1.06亿元,但最后实际到账仅7383万元,有3000万元开的是“空头支票”,企业在为自己做免费广告。这种情况应该引起重视,一定要避免再次发生。
企业捐款也应该诚实守信。赈灾捐款虽然不是经营活动,但对诚信的要求,应该比一般的经营活动高得多。一次赈灾捐赠可以给企业带来赞誉,但一次假赈灾捐赠,却可能出卖了企业的诚信。就算是做免费广告,那也是一次问题广告,企业能得到什么便宜呢?
笔者以为,赈灾捐赠开“空头支票”,同接受捐赠的形式也有一定关系。有的企业、个人,仅只是口头上表示要捐赠,接受单位就忙着记账和向外公布,这很容易给人钻空子。捐赠怎么可以搞“期捐”呢?钱一天不到账,就一天不承认捐款,这应该是基本的财务常识。
社会赈灾捐赠管理不科学,也是捐赠开“空头支票”的一个诱因。目前,赈灾捐赠的方式和途径不是单一的,有捐给官方的,有捐给社会团体的,也有直接捐给受灾地的,这些都应该属于正常捐赠。但是,在统计管理上,却不能放任自流。政府应该把赈灾捐赠统一管起来,这是政府的责任。如不论赈灾捐赠直接给了谁,政府都应有统计,应该宏观掌握社会捐赠,并及时在官方网站公布捐赠情况、到账情况,以及分配情况等。这样,捐赠和使用都便于社会监督,增加了赈灾捐赠的透明度,对于防止出现“捐款秀”和滥用捐款捐物的行为,都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