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自主信用评级体系迫在眉睫
来源:中国保险报
2008-05-10 13:59:09
3月18日,全球最大债券保险公司MBIA要求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取消对MBIA进行保险财务实力评级,并表示不再向惠誉提供多种评级所需的公司私密信息。此前,因受次贷危机冲击,MBIA暂停承保所有新的结构性融资业务。 无独有偶,今年两会期间中
3月18日,全球最大债券保险公司MBIA要求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取消对MBIA进行保险财务实力评级,并表示不再向惠誉提供多种评级所需的公司私密信息。此前,因受次贷危机冲击,MBIA暂停承保所有新的结构性融资业务。
无独有偶,今年两会期间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对记者表示,在此次美国次贷危机过程中,标准普尔和穆迪两大信用评级公司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杨超说:“它们把次级房屋抵押贷款这样的不良资产包装成高信用等级的债券,推向国际金融市场。当房价下跌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金融机构的巨亏,最终导致全世界金融机构为美国房地产泡沫买单。穆迪公司的股票价格也从2007年年初最高的74美元下跌到2008年年初的不到34美元,从而反映出投资者对他的不信任。这些评级机构不负责任,丧失了其一贯标榜的客观公正。”
一般而言,当国家或企业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进行融资时,通常由信用评级机构对其信用与偿付能力进行评估,最终的信用等级成为债券定价的重要参考指标,信用等级低的债券往往要付出更高的融资成本。而对上市公司的任何评级调整都会直接导致其股票价格的巨大波动甚至影响到公司经营本身。
当前世界最知名的信用评级机构是美国的标准普尔、穆迪和法资控股的惠誉。这些商业机构多年来发展出独立的评判体系,评级范围涵盖美国以外的众多政府机构和大多数公司,已经在国际市场上确立了垄断地位。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公司债刚刚起步,企业迫切希望通过市场直接融资,而广大投资者需要通过信用评估中介了解发债企业的资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政府部门(财政部)和资质优良的商业机构、企业就开始尝试在美国金融市场上融资。但是国外的信用评级机构以种种借口压低中国的信用等级。数据显示,在2003年10月,我国在美国发行国际债券时,其票面利率仅比当时收益率4.14%左右的10年期美国国债高出不到0.5个百分点,但标准普尔对我国主权评级仅为BBB级,美国投资者对我国的企业普遍比较陌生,歧视性的评级对中国企业就意味着额外增加融资成本。直到2006年夏天,标准普尔才将我国政府的主权评级由A-上调到A,与韩国、智利、沙特阿拉伯等国持平。
鉴于信用评级对股票市场的巨大影响,杨超认为,发展独立自主的信用评级体系已成为迫切要求。信用评级直接影响到企业融资成本,而目前国际上评级公司的商业化和垄断地位很难保证其公正性;同时,评级公司客观上充当了企业的监管者,但是自身却缺乏监管。当评级公司与海外投行相勾结时,就可能严重危害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
“其实,信用评级的原理和方法都非常公开,我国建立自己的信用评级体系没有技术上的难度。”杨超表示,应该建立政府背景的信用评级机构,或者扶持本国的信用评级公司,并明确监管责任;推广自己的标准,将信用评级纳入监管体系,而且要将进入我国的国外信用评级机构纳入监管体系。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中国新闻网
2018-09-03 15:16:06
北京才良(杭州)律师事务所
2018-06-14 10:11:05
中国法院网
2014-01-18 22: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