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企业信用管理之远离信用风险

来源:信用中国 2008-05-06 10:18:35

当前,伴随着信用方式的广泛应用,我国企业的信用风险损失日益严重,应收帐款长期居高不下,呆帐、坏帐大量发生。深入研究表明,这些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我国企业内部缺少有效的信用管理。    十几年来,我们先后帮助一千多家企业按照全程信用管

    当前,伴随着信用方式的广泛应用,我国企业的信用风险损失日益严重,应收帐款长期居高不下,呆帐、坏帐大量发生。深入研究表明,这些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我国企业内部缺少有效的信用管理。 

  十几年来,我们先后帮助一千多家企业按照全程信用管理模式建立了内部信用管理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管理成效。总结这些企业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企业在实行信用管理的过程中,要避免少走弯路、错路,应当从系统化、流程化、一体化和专业化等四个方面。 

  一、信用管理的系统化

  在具体工作中,信用业务涉及销售、财务、物流、售后等多个部门和岗位,而各个部门管理目标和职责不同,会有很多难以协调的矛盾。头痛医痛的办法往往无济于事,甚至事与愿违。因此,必须从系统化的角度,科学地构建本企业的内部信用管理体系。 

  1.设立专职信用管理职能

  以往,许多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分散在一些传统的职能部门完成的。例如,分别由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承担客户的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应收帐款管理等职责。这往往造成企业在这些工作上的重大失误或低效率。现代企业管理实践表明,信用管理应作为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职能,独立地、专业化地发挥作用。 

  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在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或设置信用监理),从而有效地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防止任何部门或各层管理人员盲目决策所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 

  2.分清信用管理职责

  在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信用业务的运行成败首先取决于信用管理机制,即信用的授权关系及管理方式。企业信用管理的本质在于如何权衡销售收益与财务风险损失。其中,企业内部各部门在信用业务管理上的权责分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因此,应当将信用管理的各项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重新进行合理的分工,信用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等各业务部门各自承担不同的信用管理工作,必须按照不同的管理目标和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 

  3.建立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

  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应当在一套科学、严格的制度下进行,应当避免出现“权力大于制度”的情况。在进行与信用相关的业务决策时,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力和责任应当在制度的约束下合理运用和控制。事实证明,在企业的信用风险控制和应收帐款管理中,仅靠技术手段并不能弥补企业管理权限不合理所造成的管理缺陷。 

  总之,企业在开展信用管理之初,首先应当将本企业信用管理的基本原则、信用业务授权关系、部门岗位职责与考核等进行系统、科学的设计并以完整的信用管理制度的形式加以确定、实施。 

  二、信用管理的流程化

  企业的信用风险主要发生在销售与回款业务流程中。从客户开发和订单受理开始,直到最终收回货款,涉及许多需要进行信用管理的环节。不仅对客户的信用管理需要采取流程化的方法进行管理,订单管理和应收帐款管理也都需要用流程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在全程信用管理规范中,我们对这些工作主要采取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进行规范化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事前管理——在开展信用业务之前,通过专业的信用分析,使客户风险能够预测和防范。

  2.事中管理——在扩大信用销售的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授信审批程序,使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3.事后管理——在应收账款管理中,通过帐龄管理、融资变现和催收等多种手段,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呆坏账风险。 

  三、信用管理的一体化

  企业的信用管理是一个综合性、交叉性的领域,我们的管理咨询经验表明,企业实行信用管理应当自上而下地进行,实行全员管理,并且注重管理方法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1.信用管理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只有企业的主要管理者重视,并且从公司的根本利益和战略的角度进行管理方案的制定,才能真正将信用管理工作做好。有的企业自下而上地开展信用管理工作,其结果往往造成政出多门,难以实施,破坏了企业管理的一致性。 

  2.需要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岗位意识到,任何一个岗位的疏忽和失误,都将成为信用风险的来源。因此,实行全员信用管理,使全体员工强化信用风险意识、掌握必备的信用业务管理知识,使企业做好信用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 

  3.统一信用业务的管理规范,是保证管理一致性的必要手段。企业在客户信用评价、信用政策、赊销订单管理与审批、应收账款管理等许多业务上都需要采用规范的管理手段和标准,使得各部门、各岗位的信用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四、信用管理的专业化

  信用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企业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专业技术开发和培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企业需要开发和应用专业的信用分析模型。企业开展信用分析工作时,仅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传统方法,往往达不到准确识别和评估风险的要求。例如,对客户信用信息的预警、信用评估、风险预测,需要采用专业的信用分析模型才能更加科学、有效。 

  2.实行应收账款的更为专业化的管理。应收账款的帐龄控制、融资变现、催收等工作涉及较多的专业技术工作,需要有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例如,应收账款作为企业信用业务项下的一项债权,其质量和保全方法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用能力密切相关,怎样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或利用灵活多样的金融工具使应收账款变现,通常需要采用较为专业的方法才能实现。 

  3.通过信用管理软件实现计算机管理是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效率的保证。实际当中,信用管理工作涉及大量的客户信息、账款信息和业务往来信息的记录和管理控制,因此,实现计算机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虚假大学所在地


2015-05-26 11:58:00

“野鸡大学”何以屡禁不绝?


网络 2015-05-29 01:04:08

酷暑救灾送棉被 红会遭质疑


网络 2014-07-31 19:08:45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