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将继续合理调控流动性投放,合格担保品范围的扩大不会导致央行大规模投放流动性。”央行在近日发布的去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该报告披露,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央行全年12月份决定自20 ...
“央行将继续合理调控流动性投放,合格担保品范围的扩大不会导致央行大规模投放流动性。”央行在近日发布的去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该报告披露,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央行全年12月份决定自2018年起向全国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和央行内部(企业)评级工作。这是央行掌控流动性的一项新举措,也是流动性调控进入新常态的一个重要信号。
在借鉴国际经验并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央行在2012年年底初步构建了多层次的货币政策担保品管理框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货币政策工具包含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等,各种工具的目标、期限、交易对手、操作方式都不一样。
在央行的多层次担保品管理框架下,公开市场操作主要接受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高等级债券作为担保品,再贷款、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则将担保品范围扩展至优质的信贷资产。
在构建我国的货币政策担保品管理框架时,央行也致力于构建央行内部评级体系。2014年5月份,央行开始探索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和央行内部企业评级试点,尝试建立央行内部企业评级体系。2015年9月份,信贷资产质押和央行内部企业评级试点推广至11个省(市),央行在去年12月份决定将之在今年推广至全国。
通过以上改革举措,信贷资产质押的合格担保品范围会明显扩大,央行投放流动性的渠道也会进一步丰富,但在流动性投放规模上,央行采取了一些掌控手段。
首先,通过设置和调整担保品折扣率、建立担保品动态调整机制等措施控制风险。当担保品的可担保价值低于或者高于融资本息余额一定水平时,央行就会根据需要启动担保品调整机制。
其次,对于信贷资产担保品,央行采用委托借款金融机构托管的模式。为保障对质押信贷资产的权益,所有质押的信贷资产须在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平台登记公示。鼓励金融机构预先备案担保品,以提高流动性供给的效率。
据央行透露,未来还将探索构建统一的担保品管理信息系统,并借鉴国际经验不断完善和优化权益清晰、结构合理、管理规范、处置便利、灵活高效的货币政策担保品管理框架。
笔者认为,今年以来,央行面对流动性愈加发杂的局面仍显得游刃有余,说明这一掌控流动性的新举措已经在发挥了应有作用。随着多层次的货币政策担保品管理框架的完善和丰富,央行对于流动性的调控也进入了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