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某高校女博士遭遇电信诈骗,五天接连汇出85万。被骗者表示,她10年来都泡在实验室,朋友圈也是关闭的,对于徐玉玉被诈骗等新闻也是一无所知。 1月5日,一位家住广州海珠区的六旬老太太在家中接到一 ...
近日,广州某高校女博士遭遇电信诈骗,五天接连汇出85万。被骗者表示,她10年来都泡在实验室,朋友圈也是关闭的,对于徐玉玉被诈骗等新闻也是一无所知。
1月5日,一位家住广州海珠区的六旬老太太在家中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以冒充保险、公安人员,称其“涉案”的诈骗手法,诱骗老太太一步步进行电脑操作,直到1月10日其家人发现不妥时,227余万元已被骗走。
岁末年初,向来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期,主要目标是家中的老人。近几年来,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保险监管机构进行诈骗的案件也层出不穷。小编在此特意整理了保监会官网上有关保险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和防范秘诀,快分享给家人朋友看看吧!
骗局1 冒充保险监管机构
骗
第一步,不法分子通过打电话等方式自称是中国保监会或某保监局工作人员,告知保险消费者在某保险公司的保单逾期欠费,或某年某月在某保险公司某营业机构办理的保单质押贷款未按期偿还(保险消费者实际可能并未在该保险公司投保)。
随后,不法分子声称保监会要求清理业务,汇总逾期缴费或还贷客户清单,并恐吓称目前监管部门已介入,如果不按期缴纳保费或偿还贷款,将严重影响其权益。
最后,不法分子要求保险消费者按其指引进行转账。保险消费者还会收到手机短信或其他信息,称如有疑问,可致电中国保监会官方投诉热线12378求证。
防
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是保险监管机构的天职,除处理信访、投诉、举报等涉及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事项外,保险监管机构不会针对具体保险业务与保险消费者沟通,更不会出现要求转账等涉及资金资产内容的行为。一旦有自称中国保监会或某保监局工作人员联系您要求转账等情况时,要保持高度警惕,第一时间向中国保监会或当地保监局举报。
骗局2 诱骗消费者进行ATM操作
骗
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以补充保险理赔资料为名,或以快捷支付保险理赔款为名,让保险消费者信以为真,降低防范心理,从而听取他们的指令。
不法分子诱骗保险消费者按照短信或电话指引去银行ATM机操作,转走其账户资金,或者谎称保险公司正与外资公司合作,需要在ATM机英文界面下进行操作,诱导保险消费者输入发送的验证码(实为转账金额),转走其账户资金。
防
保险公司正常理赔无须进行银行ATM机操作,支付理赔款只需要银行账号(卡号)、户名和开户行等收款信息,不需要银行账户密码、信用卡有效期、信用卡背面的验证码以及微信、支付宝支付密码等支付验证信息。当接到自称保险公司人员以理赔为名要求您到银行ATM机进行操作时,请务必警惕,注意保护个人银行账户信息。
骗局3 谎称社保卡有违法操作
骗
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人员,谎称发现有人正利用保险消费者身份信息在外地办理了社保卡,购买了违禁药品,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引发保险消费者的心理焦虑、恐慌。假意帮助保险消费者,提供虚假的公安机关电话要求其申诉。最后,不法分子冒充公安机关诱骗保险消费者将资金转移至所谓的“公安机关账户”保存。
防
社保卡实为主要用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与商业保险根本无关。一旦接到自称保险公司的人员打来或发送的身份信息被冒用办理了社保卡、进而涉嫌违法犯罪之类的电话或短信,不要被其制造的紧张气氛所迷惑,要立刻意识到这是诈骗,因为保险公司无权发行、管理社保卡。同时,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客服电话与保险公司联系并举报,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或短信。
骗局4 以客户回馈为由诱骗邮费
骗
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人员,谎称保险公司正在举办客户回馈活动,以给保险消费者邮寄礼品为名,诱骗其汇付一定金额的邮费。
防
正常情况下,保险公司举办客户回馈活动不会要求客户支付邮费。如您接到自称保险公司人员提出支付邮费的要求,请及时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进行核实举报。
电信诈骗手法多样,不法分子也非常狡猾,常常对子女长时间不在身边,信息相对闭塞人群下手。为了防止诈骗分子冒充保险监管机构、保险公司行骗得逞,遇上可疑来电千万不要轻信,可选择挂断后,再主动拨打相关机构官方公布的电话进行求证,如已发现上当,需马上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