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中国制造擦亮金招牌:从模仿者到创新者的蜕变

来源:法制晚报 2018-01-03 15:18:14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2017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 ...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2017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达到了25.1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按照这个速度,如果不出现特殊的情况,预计2017年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将再次突破4万亿美元。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前8个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欧盟和日本的市场份额分别下滑了0.5和0.9个百分点。汇丰银行亚洲经济研究专家弗雷德里克·诺伊曼说:“中国在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可能扩大,出口产品将既包括大众产品,也包括越来越多的高端产品。”

  如今,中国品牌在世界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企业已经从‘模仿者’进化为有影响力的‘创新者’。”路透社报道称。

  世界贸易组织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球贸易进口同比增长9.6%,出口同比增长8.6%,其中有87%的国家出口增速为正,90%的国家进口增速为正,这意味着贸易复苏是全球性的,推动中国外需向好。 

  这一数字也迎合了中国商务部发言人的公开表态。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高峰近日在北京表示,预计2017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将再次突破4万亿美元。

  2013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此后,受国际贸易形势不景气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进出口总额自2015年起连续两年低于4万亿美元。

  彭博社评论称,将中国称为“世界工厂”已经是过去时了。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消费大国。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消费模式也不再单一,越来越多的消费集中在电影、旅游和医疗保健。这也导致中国在进出口产品上更加丰富。

  进出口由高速增长

  转向高质量发展

  2017年12月28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回答英国路透社记者提问时表示,2017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达到了25.1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按照美元计算是37032亿美元,同比增长12%。按照这个速度,如果不出现特殊的情况,预计2017年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将再次突破4万亿美元。可以说,总体上我国外贸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外贸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

  高峰称,近几年来,我们在外贸领域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外贸企业的劳动效率、资本效率、资源环境效率等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产品的品种、质量、档次正在向中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总体上说,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正在由高速增长的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发展的潜力正逐步得到释放。

  路透社此前报道称,中国2017年10月进出口同比增速虽双双较上月回落,但平稳的出口及明显超预期的进口增幅显示内外需均呈现良好势头,预计最后两个月外贸仍呈稳中趋缓的态势。2017年与上年相比,外贸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或将由负转正。

  劳动密集型产品份额下滑

  出口产品更高端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前8个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欧盟和日本的市场份额分别下滑了0.5和0.9个百分点。

  据日本《富士产经商报》报道称,中国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在全世界出口中所占比例均有所提高,以手机为主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额也在增加。

  美媒称,在连续数十年强劲增长后,中国在全球出口中所占份额如今正在缓慢下降。这个趋势是否会继续下去,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中国转型到高技术出口的速度。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早前的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出口中所占份额在2015年12月攀上最高点,达到近17%,如今已经出现萎缩。英国牛津经济咨询社和美国西部信托公司的经济学家表示,中国出口份额的下降,主要是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大宗商品出口国的出口增长所致,这些国家因铁矿石和铝土矿等大宗商品价格上升而受益。

  英国汇丰银行控股公司说,另一个因素是全球需求如今更倾向于高端制造和汽车产品,而中国才刚刚开始以竞争者的姿态进入这些领域。

  汇丰银行亚洲经济研究专家弗雷德里克·诺伊曼说:“中国近来出口市场份额下降更可能是一个暂时现象,而非一个长期趋势的开始。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占份额持续上升,其在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也可能扩大,出口产品将既包括大众产品,也包括越来越多的高端产品。”

  从仿制到引领

  中国品牌成创新者

  《人民日报》海外版曾刊文指出,如今,中国制造不再意味着廉价、山寨和低质,一批中国品牌开始得到国际认可。而在海外媒体上,细心的人们也会发现,外媒对中国品牌的报道也开始变得“友好”起来。

  “我们都担心中国货质量差,但即便如此,它们对我们也有用处。比如,中国生产的电话和其它产品,方便了我们的生活。”2012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国际台以“我家的中国货”为主题,向世界网友征求意见和感受,其中,有名网友这样表达他的看法。那时,在部分消费者眼中,“便宜”“凑合”是中国货的代名词。

  4年后,为拍摄纪录片《中国创造》,BBC的记者来到中国,在体验了中国制造的机器人(19.2600.201.05%)、自动驾驶汽车等产品后,该记者不禁感叹:“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只能批量生产他国创新产品的国家了,中国制造正在转型为中国创造。”

  如今,中国品牌在世界的认可度越来越高。麦肯锡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质量相当和价格相差不多的情况下,62%的消费者更喜欢中国品牌,人数比5年前高出一半多。

  德国《商报》报道称,“没有品牌,价格便宜,这曾经是中国商品的标准特点。然而,这些特点已经成为历史。如今,设计和打造品牌成为很多中国企业的首要目标。”法国《回声报》也表示,中国的生产商不再制造基础产品,而是开始提高档次。他们不再满足于出口商品或者购买美国债券,而是越来越多地希望得到市场、技术与品牌。

  西班牙《世界报》则指出,中国希望到2025年成为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高科技天堂。“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企业已经从‘模仿者’进化为有影响力的‘创新者’。”路透社报道称。

  创新研发力度加大

  人口红利升级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早前刊登汤普金斯国际公司负责中国业务的副总裁迈克尔·扎库尔的文章,题为《中国奇迹没有终结,它进入了第二阶段》。文章称,1980年,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相对较为贫穷。但近40年时光荏苒,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2016年,其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0.8万亿美元。许多人把这个转变称为“中国经济奇迹”,描述得恰如其分。如今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连续20年每年增长逾10%的市场经济体。

  文章称,但在过去六年里,中国的增长率为6%至9%,于是有些人称之为中国奇迹的终结。他们错了。它只是进入了第二阶段。文章称,我们可以把这理解为中国致力于使经济从重型制造和出口,转向更加成熟的支撑GDP增长的行业。

  文章进一步指出,20多年来在这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正从低端出口和基础设施投资转向先进的、由技术推动的高附加值生产活动。一个典型例子是,中国是制作筷子和袜子的世界领先者。他们从德国和日本购买了制造这些产品所需要的机械。但现在,中国想生产这种机械再卖给新的低成本生产国。我们还看到,中国正通过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向世界各地市场输出先进技术。

  此外,创新研发力度的加大,有利于培育中国进出口企业的新优势。瑞银中国证券研究主管侯延琨认为,随着政府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加大、市场资金对创投领域的兴趣日益高涨以及居民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中国的人口红利将“升级”为“工程师红利”,在智能手机零部件、互联网、人工智能、电动车、光伏等领域优势明显。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