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监李本刚是一位全行业研究覆盖的基金经理,也是“一周工作至少六天半”的勤奋型选手,正是这一独特的投资风格让李本刚管理的基金业绩持续优秀。 乐观看待2018年市场 证券时报记者:近 ...
大成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监李本刚是一位全行业研究覆盖的基金经理,也是“一周工作至少六天半”的勤奋型选手,正是这一独特的投资风格让李本刚管理的基金业绩持续优秀。
乐观看待2018年市场
证券时报记者:近期股票市场有一些小波动,尤其蓝筹股有些调整,对此你怎么看?
李本刚:市场短期可能会有些调整。宏观层面看,受到限产影响,目前高炉开工率创新低,其它整体上较为稳定,此外就是对明年通胀形势的担忧,但并无过多新增利空数据出现,所以并不会形成事件驱动性下跌。政策层面看,近期资管新政方案征求意见稿出台,市场虽说有所预期,但担心后续细则进一步出台。从利率层面看,无风险利率9月以来快速上行,上周10年期国开债破5,债市恐慌情绪一定程度上扩散到A股市场。资金方面,白马股换手率增加,特别是消费类白马股加速上涨后,市场“恐高”情绪增加,部分绝对收益投资者可能也会由于考核因素而减仓。
总体而言,市场短期可能会出现调整,但不必过分悲观。甚至可以说,短期的调整可能会提供一些买入的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你怎么看2018年大市?
李本刚:对2018年整体比较看好。首先,2018年宏观经济应会平稳向上。市场上目前对宏观经济分歧较大,而分歧主要集中在投资这一块,主要是房地产、基建以及制造业投资,但总体我更偏乐观。
对于房地产投资,个人偏乐观。2015年到2017年连续三年房地产销售高速增长,而房地产投资维持在个位数增长,这样的情况下,整个房地产行业是一直处在去产能化的阶段。销售情况的火爆在2018年会在一定程度拉动投资,从2017年下半年房地产企业拿地的欲望在上升的现象也能发现这一点。
关于制造业投资,2016年进行的供给侧改革导致整个制造业行业的盈利出现了明显的改善。但其实2017年从目前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整个投资并没有启动,核心原因包括环保等一些压制因素,同时企业家的预期没有得到改变。如果企业盈利持续变好的话,相信明年投资又会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这是整个投资向上弹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对于进出口,我也比一般的投资者稍微乐观一点。目前欧美经济其实已经进入了上行的通道,这种背景对中国的进出口产生正向的拉动作用,对中国宏观经济会有比较良好的正向刺激。
基于以上三点,2018年宏观经济其实要比一般的投资者想象得要乐观一点。
除宏观经济外,微观经济相对宏观经济会表现得更为出色。主要原因是2016年开始的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导致了整个企业的盈利在2017年出现反弹,反弹可能并不是一个短期的现象,而是相对比较持续的。2018、2019年供给侧改革政策不会退出,那么,整个盈利应还会出现一个上行的局面,而且应该比宏观经济表现得更为突出。
更关键的是政策环境。A股市场无法离开政策环境来分析,因为中国经济本身的运行,除了西方经济学规律之外,政治经济学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回过来看十九大所有的报告,会发现有这样的几点:第一,有信心,就是坚定了对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信心,领导层的判断是有意愿、有目标、有路径和有能力的。第二,有意愿。这一届政府希望中国成为世界的一个领导者。第三,有目标,目标就是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四,有路径,领导人不但提出这样的目标,而且已经提出诸如十四个坚持这样的一些具体的实现路径。
综上所述,首先,宏观方面,大家对于明年地产销售下滑会带动地产投资下滑的悲观预期,在明年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第二,微观层面上,明年企业的盈利可能相对于宏观经济会表现得更好。第三,更为关键的是,一个长达五到十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的图景正在慢慢地展开。如果把中国整个市场看成一只股票的话,一旦长期经济增长问题得到解决,这只股票应该会得到估值的提升。因此对2018年整个行情是相对看好的,可能会进入慢牛行情。
重点关注消费、制造
三大行业或将反转
证券时报记者:你比较看好什么板块?
李本刚:总的来说还是两个方向,一个是消费,一个是制造。消费方面,只要是和整个民生相关的,都可以成为关注的领域。制造方面,有如下几个关注的方向:首先是三个可能会出现反转的行业,创新医药、环保和军工,这三个行业在过去两到三年持续表现不佳,但是我们看到行业的基本面已经发生了一些良性的变化;另外是两个趋势性的方向,5G和芯片。5G和芯片,这两个产业都是中国在创新制造方面必须要站到世界制高点的行业。抓住这两个行业的话,未来整个中国经济的自主性就会得到明显的增强。这两个行业在今年已经有所表现,2018年预计仍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证券时报记者:从风格来看,你更看好价值还是成长?
李本刚:2017年整个来看的话是以价值为主,明年的话,应该是价值、成长都会有机会,其中的一条主线应该是企业的盈利。假设未来2—3年会有投资机会的话,行情的驱动因素应该是企业盈利而不是主题和概念。当市场出现炒主题和概念的景象时,也许就意味着市场进入了下半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价值和成长都有机会,但投资人应该更加关注企业盈利增长这样的核心因素。
保持心态开放
因势而谋、顺势而为
证券时报记者:在你的投资过程中,往往需要管理数额庞大的资金,你是如何控制回撤的?
李本刚:其实任何投资人都不可能不出错,控制回撤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也没有一种一劳永逸的方式。如果说我在控制回撤上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我这个人是非常喜欢反思的,而且投资思路比较灵活,适应性强,我会适时除旧布新。其实大成内需增长在2015年年底重配高弹性品种,整体估值水平较高,抗跌性较差,致使2016年年初股市大跌期间产品净值回撤较大,对于2016年的操作就曾有过认真反思。
经过2013年到2015年的牛熊转换,发现估值阈值是需要动态调整的。例如,2015年股票估值整体偏高,不调高阈值就买不到相应的股票,而到了2016年,就应该调低阈值,尽量寻找安全垫。在经历了这样一个阈值调整的阵痛后,最终也适应了后期的市场风格。未来市场仍然是多变的,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来应对多变市场。
证券时报记者:你从事多年投研工作后,对股市有什么样的感悟?
李本刚:首先,股票研究要有好的心态。一是心态要开放,不武断判断任何一个行业或者公司,标签式的判断容易产生误读;二是要有勤奋的心态,勤奋不一定成功,但不勤奋一定不成功。
在具体股票研究方面,我通常是从中观入手,从行业比较的角度,选择一个行业景气相对比较好的行业来作为自己研究方向,在这个方向的指导下,再去卡位比较好的公司。比如说这种公司的管理层比较优秀、财务数据相对较好、公司的未来成长性清楚可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