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称,近年来以自然垄断环节为重点的成本监审,为推进和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机制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2016年,发改委以及地方价格主管部门累计开展成本监审项目近24000个 ...
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称,近年来以自然垄断环节为重点的成本监审,为推进和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机制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2016年,发改委以及地方价格主管部门累计开展成本监审项目近24000个,覆盖电力、天然气、城市供水、教育、有线数字电视、旅游景点、出租车等垄断行业和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等20多个行业,核减不应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约8000亿元。
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丁杰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政府通过成本监审,晒成本、亮底牌、念好垄断行业成本约束的紧箍咒,逐步改变了以前消费者被动接受垄断行业成本费用的局面,使社会不再为不合理高成本埋单,使成本监管真正取信于民,维护消费者利益。
丁杰举例指出,输配电价改革前后,全国电力市场化交易的电量从2014年的3000亿千瓦时提高到2017年约1万亿千瓦时,市场化的电量比重从7%提高到25%。
“应该说市场化的效果十分明显,其中成本监审立下了汗马功劳。”丁杰说。
为了进一步强化政府定价领域的成本监审,发改委近期修订颁布《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新《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新办法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规定:
一是明确成本监审是政府制定或调整价格的重要程序,凡有定价权限的价格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和经授权的市、县人民政府,依法制定或调整商品和服务价格前,均应按办法规定开展成本监审。
二是明确成本监审项目实行目录管理,强调自然垄断环节以及依成本定价的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应当列入成本监审目录,未经成本监审的,不得制定价格。
三是严格定价成本审核,从严制定主要成本指标审核标准,严格界定不得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项目。
四是完善成本监审工作程序,促进成本监审规范化。
此外,新《办法》还新增了借助第三方力量、推进成本信息公开、建立成本监审档案管理制度、实行经营者失信惩戒等加强成本监审管理机制建设的内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铁路领域,发改委正在对铁路总公司及其所属18个子公司开展普通旅客列车运输定价成本监审,现在已经完成了实地审核工作,正在做汇总,起草最终监审报告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