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部分城市的老龄化率已超30% 养老供给侧改革待加速

来源:新华社 2017-10-28 20:17:00

  重阳节的到来引起了很多人对养老问题的思考。在近期上海举行的中国养老产业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提出,随着老龄化的加重,中国的养老市场蕴含着巨大机遇。未来,需要通过金融、科技和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加快 ...

  重阳节的到来引起了很多人对养老问题的思考。在近期上海举行的中国养老产业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提出,随着老龄化的加重,中国的养老市场蕴含着巨大机遇。未来,需要通过金融、科技和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加快养老供给侧改革,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养老需求。

  根据民政部门的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在部分大城市如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例已超过30%。在庞大的老龄人口基础上,养老服务如何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传统观念中的‘养老’,突出一个‘养’字。”上海亲和宇宙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创始人奚志勇说,但实际上要给予老人选择自己养老生活方式的权利,而不是事事靠别人安排。

  中国养老产业联盟顾问、上海市民政局原局长马伊里也谈到,养老也是一种生产力,要确立老年人的主体性原则,不能把养老做成是“恩赐型”的。比如在一些国外的养老院,专门设置有竖着的扶手,帮助腿脚不好的老人在想站起来的时候能够实现心愿。

  考虑到养老市场的巨大需求,我国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201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到2020年,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养老的本质,是一个人通过劳动积累,购买下一代生产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在论坛上表示,老龄经济绝不仅仅是老年人的经济,而是一种新经济。

  老龄产业的新经济属性,表现在什么地方?首先是老龄金融服务。党俊武说,谈到老龄金融,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养老保险。其实,养老保险只是老龄金融的支柱之一。除了保险,包括养老产业基金、信托类产品和以房养老试点等金融服务都在积极探索中。

  其次是老龄科技产品,包括各种高科技护理、康复设备。“这方面我国存在很多不足。国内不少养老机构运营艰难,而日本的老年护理设备厂商却赚了大钱。”党俊武表示。

  此外还有老龄服务网络。上海不少街道正尝试借助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对接供求信息,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各种上门服务。

  除了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老龄产业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人才的短缺。奚志勇认为,能不能吸引年轻人的进入,是老龄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