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高净值人群视点:全球资产配置及海外对冲产品投资

来源:新浪财经 2017-10-28 21:01:02

  由财视中国联合AIMA、CAIA Association、CFA、衡力斯、APEX、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等多家协会、机构举办的“第四届对冲基金中国年会”在北京康莱德酒店举行。在分会场A:离岸对冲基金设立,架构和行政管理中,”高净 ...

  由财视中国联合AIMA、CAIA Association、CFA、衡力斯、APEX、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等多家协会、机构举办的“第四届对冲基金中国年会”在北京康莱德酒店举行。在分会场A:离岸对冲基金设立,架构和行政管理中,”高净值人群视点:全球资产配置及海外对冲基金产品投资“的圆桌论坛,由芝商所买方客户发展及销售总监王绪律主持,荷马金融合伙人和首席投资官George Chen、上海尊为投资合伙人、执行董事仇彦英、平安银行私人银行产品总监夏广民参与了讨论。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我们的下午分会场A:离岸对冲基金设立,架构和行政管理的现场。经过上午的半天会议,大家对于对冲基金这一领域一定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希望在下午的论坛中在座的各位也能有更多的收获。

  那么废话不多说,我们马上开始下午的第一场专题讨论,讨论的主题是“高净值人群视点:全球资产配置及海外对冲基金产品投资”。首先掌声有请本环节的讨论主持人:芝商所买方客户发展及销售部总监王绪律以及三位讨论嘉宾,他们分别是:

  荷马金融合伙人、首席投资官 George Chen;

  上海尊为投资合伙人、执行董事 仇彦英;

  平安银行私人银行产品总监 夏广民。

  有请各位!

  王绪律: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财视中国邀请我们来参加今天这个活动。我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王绪律,我今天代表的是芝商所,芝商所是全球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所,总部是在芝加哥。我自己是负责芝商所在北亚地区的机构业务,今天不如让我们各位嘉宾先自我介绍一下。

  George Chen:我叫George Chen,因为在美国好多年了,中国名字基本上都不用了。我是荷马金融首席投资官、合伙人。荷马金融是我们国家可以说是早期的,其实2014年就开始为中国高净值客户群体做海外投资,我们的模式是A+B+C,A就是阿里巴巴出来的人,他们因为有自己的资产需求,然后在这个圈子里面给他们做海外的资产配置服务。B就是华尔街的银行家一些专业人士,我在纽约有七八个人的团队看国外的基金和这些产品,做一些尽调,在离岸做一些母基金的架构和投资。C就是我们的高净值客户和一些小规模的机构,这样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海外的产品。我出来以后就是对冲基金到几个大银行,最后在AIG,做了几年发现正赶上国内的互联网+,再加上金融,所以加上跟国内阿里巴巴的一些圈子,所以我们创立了荷马金融这个团队。这是基本上我的一些情况。

  仇彦英:我叫仇彦英,现在是上海尊为投资的执行董事,是我们新设立的一家公司。因为我们长期研究的主要还是国内市场,我们这些基金公司、社保、保险这些听到我的名字应该都比较熟。因为我长期做卖方研究,上午演讲的李娜是我们最大的客户,给这些大的投资机构交往比较多,因为我们当时是在国内比较有影响的卖方研究机构,就是天相投资,我在那里呆的时间比较久。后来去了券商管了两年自营,后来又去凯石投资当合伙人管了几年私募产品,今年年初离开了以后我们自己做一点私募。因为我们的优势是在于国内市场,这样的话我们的重心还是在发展国内的私募业务。特别是国外投资者对国内感兴趣,他们会通过一些形式投资国内,当时我也管理了一家海外的产品。所以说我们现在虽然讲海外对冲基金,但是国外也有大量的需求,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把国内的优势发挥的更充分一点,这是我以后的努力方向。

  夏广民: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叫夏广民,目前是平安银行私人银行产品总监,我们这个事业部主要覆盖的客群是从私人银行到财富客户以及单独客户,就是从最低端的客户到最高端的客户,我这个部门主要是为整个从最低端客户到最高端的客户的各类的产品的供应,包括对冲基金也是我们在私人银行领域比较多的提供给我们客户的一个重要的产品线。当然私人银行也承担帮客户做私人银行的跨境规划以及投资的一些安排,所以今天在这个论坛上我可能会分享一些从渠道端或者客户端,这些私人银行客户他自己本身对于跨境或者是在境外他对于资源配置,尤其是对于这些对冲基金的一些需求,会从这方面说我的一些观察。

  王绪律:非常感谢陈总、仇总和夏总的介绍。今天我们这个论坛的主题是高净额客户对境外对冲基金的资源配置。这些年咱们国家在习大大的带领下也创造了很多高净值客户,高净值人群。从境外交易所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到的趋势就是非常非常多的投资者在境内这个市场可能满足不了他的配置需求的情况之下,适当的有走去海外的趋势。因为我们是一个衍生品的交易所,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主要看到的是两类客户,一类就是直接参与境外交易的个人的高净值的客户,这一类客户主要就是对他的专业需求是非常高的,要求他可能是有金融背景的,当然他的规模也非常大,这几年已经基本上颠覆了美国交易所,美国人对于我们零售客户的看法,他们以前从来没有见过有这么大规模的,体量这么大的零售客户从任何一个国家进入到美国的期货期权市场,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另外更多的人可能比较适合通过投资或者海外投资方式做资源配置,所以我们今天开始讨论这个第一个问题就是想问一下三位嘉宾,就是从你们角度看到中国高净值人群目前的投资趋势,特别是在海外对对冲基金这方面的投资趋势,为什么他们会选择海外的对冲基金?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优势?

  George Chen:我们现在荷马从阿里圈子对高净值客户服务,我们才开始也是走了一些弯路。当然这个里面就是比如说对海外的各种基金有各种各样的,因为对冲基金毕竟是各式各样策略比较多,投资的产品又很多,这些投资管理人又非常多,所以怎么去挑选,有几万种甚至更多,所以怎么去挑选适合于中国高净值客户这个群体所需要的这种产品,所以我们才开始也是在香港还有海外,比如说在纽约,甚至南美和欧洲对接的一些,才开始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当达到一些稍微复杂的策略的时候,然后再比如说做一些信用等等各种各样的策略。但是对于国内的投资群体来说,因为大部分特别是从互联网这个群体,他们对金融产品不是很熟悉,所以这个过程当中有许多教育。一个是从海外来教育国内的这些投资人,另外还要去向国外的这些基金管理人,因为他们是在海外成熟的市场,对于我们国内的一些投资理念他们也不是很理解,所以我们实际上荷马就是做一些双向的沟通和服务,不光是服务我们的客户,还要教育这些客户,从资产管理方的他们的一些方面,比如他们的策略怎么更好的向中国客户讲解这些东西。

  然后就是慢慢走到因为你要是一对一的去做,这个也是成本也挺高,找这些产品也是不太容易,因为各种各样的投资者他的偏好也不一样。所以最后我们还是逐渐的从单个的一些对冲基金的选择,然后做一些母基金的方式,这样的话我们更主动的做成荷马的这个品牌,现在荷马这个品牌我们从投资的理念来讲特别国内的客户他们都喜欢稳健的,这也是我们荷马现在做的一些理念。我们基本上就是两条,一就是不要丢钱,二就是永远做第一条。这样下来我们做的稳健的产品深受国内客户的欢迎,因为不管从保险一些相关的产品,到私有借贷,有抵押的这些。比如还有CME做期货这个,但是要做到很稳健也不容易,所以我们就找了一些又可以跟二级市场对接,但是它的相关性又比较偏弱,但是我们最后的结果还是比较稳健的,我们做了一个量化的母基金,虽然做的时间不长,不到一年,像保险保单兑现我们做了一段时间,然后另外一种私人借贷,扣除所有费以后也能做到8%。这样的话对于我们国内客户来讲他们非常欢迎,因为能达到他们回报的需求,第二又减少他们的风险,因为从这个单个的对冲基金到母基金这样比较好,就是都分散风险,然后策略又对等,这样深受他们的欢迎。

  仇彦英:我更多的还是从我观察和研究的角度谈一下这个问题,国内对海外对冲产品的需求增加,这是一个现象,这是一个特定阶段的,就是中国经过财富积累以后,人均GDP特别是突破7000、8000美金以后,这种财富管理的需求是自然增长的,所以它不光对海外的理财产品,对国内的理财产品也是同样的一个快速增长的这么一个阶段,这是一个大背景。

  第二个原因就是对冲基金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讲,对海外产品认识越来越多,它毕竟算是一个新鲜的东西。国内投资的人大部分人都有这个特点,喜欢新的,所以他就追逐这种新的所谓的对冲产品,这是一个。

  第三个就是我认为对冲产品前几年在市场部稳定的时候它取得了一个好的业绩,这是一个关键,但是它是一个特定阶段的产物。像上午我们听范总讲的时候就看到了,对冲基金这几年的业绩是普遍不好的,因为它产生的背景就是在市场不稳定的状态它才有突出的业绩,一旦市场有上涨的趋势或下跌的确实它都会有大量的问题。这两年为什么大量对冲基金的资金是外流的?是因为股市出现了趣事,它是上涨的,它的业绩肯定就没有优势了,所以我们看这两年对冲基金是不好的,无论是业绩还是规模。

  对于公募基金来讲它有成本优势,它喜欢选大股票,而这两年恰恰是这两方面取得优势的地方。但是后面市场一旦不稳定的时候,而它是对冲性的,它的优势就会出来。所以国内的投资者经历了第一个阶段,我认为是一个初期阶段的接触有个比较强的需求增长,第二个阶段他就开始认识什么样的对冲产品我需要去投,这一类东西有什么风险。特别是对冲基金产品它在一个阶段出现快速增长以后,它一定会面临收益率的下滑。好比是多公策略,或者CTA,它规模一上去,本身它的应用方法就会导致它的收益率下降。另外还有规模上的东西,一定会下降。而恰恰这是前一个阶段出现的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它必然会出现下降。

  另外对冲基金市场还有一个很典型的特征,就是强者恒强,大的私募越来越多,而小的就要关门。这是一个很坏的现象在于哪?它一旦大它的收益率一般规律上一定是下降的,所以未来它一定会出现大变小,这是一个规律,所以现在就面临着对冲基金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它出现了大的越大,小的一定越小的情况,我虽然是非专业的角度,但是我从观察的角度它一定会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

  夏广民:我主要是从客户这一端,客户的需求讲一下我们的一些在经营客户过程中的一些发现。因为我们从事私人银行客户经理也差不多十几年的时间,我们也看到一些趋势。第一个趋势就是的确中国目前的贫富分化非常大,富人资产累计这几年变化比较快,各位如果关注中国银行业包括股份制银行的这些年报可能就会发现这几年虽然整个银行业的零售的AM的板块规模增长它基本上是跟M2增速的,但是私人银行是M2的双倍,所以反应资金在向私人银行的领域里面聚集,这是第一个趋势。所以从客户的需求来说,他自己本身有一个最大类资源配置里面的需要,但是在资源配置里面最重要的是货币配置,这个以前在中国无从谈起,但是现在实现了。在过去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其实客户不需要做大类资产配置,但是现在真的亿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在2015、2016年这两年私人银行客户出境非常多,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发现私人银行客户出去以后,他的主要投资是买房子、置业,置业占他比重非常大,第二部分是像子女的教育可能花费在这些领域里面。现在因为财富升级以后,他们有更多的资金出来以后出于配置角度会放在海外一部分,但是这部分钱他们对于收益的认知可能跟国内不太一样,就是他们在境内可能觉得境内是创造财富的地方,在境外可能是财富的保值,所以在境外他们很多投资人是说你不要给我亏钱,我可以忍受比较长一些的时间,我也可以忍受收益稍微低一点,但是你最好不要帮我亏钱,但是你也不能给我利息太低。所以很多人选择对冲基金,他们很多人选择对冲基金这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我们也观察到,之前他们比较追求名气,可能之前很多大牌的项目,但是现在开始逐渐回归他们希望发现能够稳定的给他一年提供5-10%之间的收益,就是一个非常满意的收益,这个他也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理解这个产品,可能就是对他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所以我们国内的银行在给客户做海外资产配置的时候,更多的其实也是出于客户在这方面的考量,就是期限方面我可以适当拉长,流动性方面我甚至可以适当降低,但是收益可能会更稳定,所以它形式上可能是以私人借债或者是其他模式都是可以的,我想这可能是中国特色的客户在海外的一些比较特殊的需求和想法。

  王绪律:谢谢,非常感谢三位。

  George Chen:我再补充一下,因为刚才这两位老总,仇总和夏总讲的有几点我非常同意,仇总讲的就是说在对冲基金的整个投资过程当中,刚才我们要问的问题是为什么要选对冲基金。因为对冲基金跟我们在国内跟国内的一些投资产品确实有些不一样,因为国内大部分产品都是以PE为主,就是有很长的锁定期,股权类比较多,锁定期有5年、8年、10年以上的,对冲基金本质上是一个开放型的,每个月都可以认购,当然有的对冲基金可以有锁定期,但是基本上还是比较灵活的,你想赎回就可以赎回,不像股权类的要锁定很长时间。对冲基金它有它的一些优点就是在市场出现大的回落的时候,它有很强的一个功能,因为它本身是从对冲的这个角度去帮助你管理这些资产,就是说不要丢的太多,或者是趁着熊市的时候它还甚至可以通过波动力来产生相应的盈利,这个就是从我们讲CTA还有这些,这个策略它就可以做得到。

  另外一个对冲基金的优点是说因为它不是对小白客户,它是对高净值客户。所以因为对冲基金他们的管理人一般来讲都是有多年的管理资产经验,所以他能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对付什么样的风险,因为他们的风险管理水平因为跟散户自己去投当然是不一样。我们有句话就是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所以他们以这个所见长,就是说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价值。

  另外又扯回到从对冲基金然后单个的到多个这样母基金的情况,就是母基金更来分散它的风险,就是通过对冲基金一些组合来帮助大家,又能达到一定的收益,又能分散风险,这方面对冲基金给大家还是创造不少价值。

  王绪律:谢谢陈总,刚才几位我留意到都有高净值客户选择国外的对冲基金的时候都会看一些指数,这有一个趋势从只看指数的时候到慢慢市场成熟之后发觉新的对冲基金。所以我下一个问题想问一下,这几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对冲基金经理,包括中国在境外市场做基金经理人,我们从高净值客户选择对冲基金的角度来讲,我们中国背景的对冲基金是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优势,如何和境外的那些经理人竞争,如何可以吸引境内的高净值客户去投中国背景的海外对冲基金,大家可以分享这一些。

  夏广民:这个也是我们最近观察的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发现从过去三四年开始,中国名字的对冲基金在项上非常多,而且规模扩张的非常快,有些规模已经开始到几百亿的规模。我们也和他们做了比较多的交流,我们发现可能有以下几个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中国背景的这些对冲基金通常对中国本土的企业比较熟悉。因为实际上虽然基金运作在海外,但是它实际上投资标的,企业的经营情况,企业的发展其实更多的是在境内,所以这些中资背景的对冲基金对于企业是比较了解的,这是一个。

  第二个就是在融资方面它面对的客群大部分是对中资背景的机构本身相对比较认可。他在海外融资的时候相对来说也会消除,首先就是信任比较容易。所以这两个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投资方面还是在融资方面其实都有一定的优势,它主要的短板就是这些企业他需要熟悉境外的资本市场的这些规则,市场的环境,包括像港股市场和国内市场其实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可能需要交一些学费,需要走更长的路才能够融入到更大的市场里面去。

  仇彦英:其他刚才夏总讲的这个尤其是比较突出的,因为境内资金走出去大部分还是投资国内背景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在早期中国A股市场不接纳他,他被迫到美国、香港去上市,而这些企业恰恰都成为了中国最伟大的投资,另外就是美国确实是在科技上领先,那些科技类的公司你要投的话,要投全球最最顶尖的企业只能到他那里投,而恰恰对中国自己的文化最认同,这些国内的投资者专门投资海外的像亚马逊,甚至特斯拉这些,他就喜欢投这些,恰恰这些我觉得符合了他这种特点,所以国内这些走出去的恰恰业绩很好,我认为这是这个特点决定的。

  第二个优势在哪里,国内投资着出去一开始秉承着控制风险的优势,包括我们观察一些基金经理会发现,他刚做基金经理前面业绩一定好,因为他就顺应了金融业务最重要的就是控制风险,而他一开始就坚持了这一点,所以他一定能取得好的业绩。另外他在初期推出的一些产品,他坚持了金融产品最简单最本质的属性,最终你的收益一定是来自于企业的价值,所以他在选企业的时候是很谨慎的。而不像他玩的成熟了以后忘了这个,开始好像如鱼得水一样的好像在锋线上降低了一些烽烟,所以这一点过几年在全球一定是出彩的。

  George Chen:夏总和仇总都发表了很高的经验,因为国内这块我还不是很熟,但是我从国外在看国内做基金这些方面,特别是对冲基金我也有感受,因为我自己也投了两个基金,所以我从北京来看,其实从行业整个标准来看,当然国内才开始比较吐槽,一开始投,投了以后怎么管理。另外就是因为国外做对冲基金他一个是透明,然后他会把一些策略讲的很清楚,因为本身在国外市场每个月都有月报,然后他会讲从市场情况,从宏观,从微观,从他本身基金管理这些特征他会跟客户就是投资者会一一的交流,。但是我发现在国内我投的这几家基本上都没有月报,上网几乎都查不到,即使我是他的客户,他会告诉我去在比如说信托,所以我感觉到这个方面还是蛮欠缺的。但是一些统计数据我觉得还是最基本的动作要给的,因为越来越多的投资他们对市场也会慢慢研究,对基金的策略、方向都会做研究的,所以投资者要变得越聪明,越负责的,所以我觉得国内同行们应该在这方面我不说一定在国外做得是最好,但是从这个标准来看,因为客户是你的投资者应该你为他服务,他有什么问题你应该回答。

  王绪律:谢谢三位,因为出到境外去就需要找一些境外的专业基金行政管理人员等等帮助,包括陈总提到的这些功能,这些该做的事情也会有更专业的咱们同行跟大家分享。我们了解夏总是平安私人银行负责产品的,在国外大投行来讲现在私人移行已经算是投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业务,平安在国内也是做非常好的私人银行,我想请夏总给大家分享一下,私人银行是如何和对冲基金经理人合作的,包括私人银行客户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可取给这些高净值客户。

  夏广民:平安的私人银行其实起来时间是比较迟的,我们是2014年的时候才成立私人银行,当然成立以后总体的规模发展还比较快,成立以后我们才400多个的规模、现在差不多3500亿,所以也是得益于平安及比较强大的客户基础和他对这块比较关注的,投入资金比较多。所以在过去几年里面整体私人银行页式一个长足的进步。平安死行银行一方面它是综合金融,第二个全球配置,因为我们这个团队很多都是来自外围的,所有我们西四给客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服务。第二个叫做传承,就是发现国内客户已经到了一代和二代传承和交际的阶段,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所以我们也是把传承作为我们未来发展的重大作为。

  刚刚说的跨境业务里面,其实平安整体里面机构的架构优势不一线,就是名多没有在国外有分布技术机构,所以说话说四上我们还是接入无展开合作,其实我们更多的从考量这个机构,当然有各一特标准历程科目更加乐观表针差不多,但实际上我们也是人,就是筛选的时候看这个管理人他自己本身过去的历史,还有他自己投资这件事情是怎么看我们合作这么多企业里面发现优秀的企业长的都一样,这个企业邮问题的不是这个地方有问题就是那个地方有问题,一定是在某个地方出现了问题。总体我们对于对冲基金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我们第一个就是长期发展,就是我们希望跟这个企业长期的放在一起发展。第二个就是我们对他们来看也是长期的,不看短期,我们基本上是以年来评估这个投资者的投资能力,不是看短期的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的业绩。第三个还是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宁可精一点,我们可能总体会捆绑差不多10-15家左右的规模,境外是3-5家规模,基本上覆盖主要的投资策略可能就够了,而不是网撒很广,因为这边发现维护起来的成本也非常高,所以可能大概遵循这几个原则。

  王绪律:谢谢夏总,大家之后有什么问题或者想交流的欢迎大家交流,非常感谢!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