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新规下发近5个月 避险策略基金无人问津

来源: 2017-07-07 14:35:01

  距离自今年2月监管下发《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保本基金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已经过去近5个月时间,但行业对该类基金发行持谨慎冷淡态度,记者发现,目前尚无一只避险策略基金申 ...

  距离自今年2月监管下发《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保本基金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已经过去近5个月时间,但行业对该类基金发行持谨慎冷淡态度,记者发现,目前尚无一只避险策略基金申报成立。与此同时,大批存量保本基金纷纷选择转型或清盘,但对转型为避险策略基金也并不“感冒”。

  7月5日,南方基金发布修订旗下基金产品南方保本混合基金基金合同的公告,将上述产品转型为非保本基金产品,基金名称相应变更为“南方平衡配置混合型基金”。

  对于南方保本混合基金转型非保本类的原因,公告显示,鉴于南方保本混合基金的第二个保本期即将到期,但基金管理人无法为基金产品转入下一保本期确定保本担保人,由此也将不能满足继续转型为避险策略基金运作的条件。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随着保本周期的临近,多只保本基金宣布清盘或转型。如6月20日,诺安保本混合型基金正式转型为诺安行业轮动混合型基金,6月27日,金鹰保本混合型变更为金鹰元禧混合型基金。此外,新华阿里一号保本、博时招财一号大数据、天弘鑫安宝等基金产品纷纷发布终止基金合同公告,选择到期清盘。

  今年2月10日,证监会发布《意见》,将保本基金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并取消连带责任担保机制,由此也意味着保本基金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如今新规下发已近5个月,市场上到期的保本基金纷纷清盘或转型为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产品,并未出现一只避险策略基金。

  对此,济安金信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表示,避险策略基金与保本基金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不允许承诺保本,此外,保本基金到期转型为避险策略基金,需要寻找合适的担保机构,但是目前市场上很多担保机构担保费率太高。

  最新修订的《意见》取消了原来大多数保本基金采取的连带责任担保机制,也就是市场上俗称的“反担保”,也就是说避险策略基金只能寻找愿意接受买断式担保的担保机构,买断式担保则需要担保公司担负全责,如果保本基金到期后没达到保本要求,需要由担保机构负责补偿费用。

  《意见》也指出,避险策略基金的风险买断合同需要包括“为避险策略基金承担差额补足责任的总金额;承担差额补足责任的期间;承担差额补足责任的范围”等。买断式担保无疑是让担保机构自身承担更多的风险和责任。

  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若要担保公司为避险策略基金买断式担保,势必要提高担保费率,提高的成本若不是通过压缩基金公司利润来实现,则会最终转嫁到“基民”的身上,这两种结果哪种都不被买账,并且《意见》打破了原有“保本”的刚兑意识,保本基金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一时间投资者恐怕也很难迅速接受,因此避险策略基金会出现遇冷。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