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增持”火了。昨日中午,国恩股份实控人兼董事长王爱国在发起“兜底”计划时表示,凡在6月7日-15日买入公司股票且连续持有12个月以上并且在职,收益归员工个人所有,亏损由个人(王爱国)全额补偿。受此影响 ...
“兜底增持”火了。昨日中午,国恩股份实控人兼董事长王爱国在发起“兜底”计划时表示,凡在6月7日-15日买入公司股票且连续持有12个月以上并且在职,收益归员工个人所有,亏损由个人(王爱国)全额补偿。受此影响,该股昨日大涨5.54%。据新快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从5月底减持新规实施以来,A股已有近20家公司发起“兜底增持”员工持股计划,并且个别公司已得到员工响应。但市场观点认为,“兜底增持”背后的目的并不单纯,赶在减持新规“发威”时“兜底”,或是大股东“曲线”减持策略。另外,“兜底增持”失败早有前车之鉴,就过往的市场表现来看,大多个股的短暂上涨并没有可持续性,投资者要做好风险控制。
“兜底”对接减持
“兜底增持”正好发生在减持新规“发威”之时,观点认为,这可能是大股东对减持新规的应对策略。
首先,在前期非理性杀跌下,股权质押股或将面临“被平仓”危险,“兜底持股”或是出于稳定股价好控制平仓风险而为。“目前质押股的市值规模约为4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7%以上。减持新规威慑下,质押股面临平仓风险,还被要求追加质押物或者调整质押率。”诺亚财富研究与发展中心张岫对新快报记者表示。最早发起“兜底增持”的凯美特气公司董事长祝恩福持有的3.66亿股(约占64%)中,质押部分大约为1.74 亿股,比例接近50%。此外,星辉娱乐控股股东陈雁升所质押股份为24675万股,占去个人持股的60.52%。还有,科陆电子控股股东饶陆华的质押比例更是高达93.37%。
“大股东高喊‘兜底’,有可能是通过员工增持来稳定股价,好有足够的缓冲时间来完成减持。”某上市公司投资部相关人士对新快报记者表示。此外,据某大宗交易相关人士透露,目前还可以通过私募成立信托计划和成立马甲信托等方式“合法”减持。其中,“通过私募成立信托计划要寻找代持方,要给代持方打保证金,虽然成本高些,但很快。而马甲信托直接接盘大股东个人账户股票,会更稳妥些。”
失败已有“前车之鉴”
实际上,“兜底增持”并非新鲜事。有统计数据显示,A股已分别在2015年7月-8月、2015年9月、2016年1-2月有过3波增持潮。从过往经历来看,大多个股涨幅并不具有持续性。“虽然不排除大股东看好公司发展前景,但关键在于市场行情。如果行情不好,底是‘兜’不住的。腾邦国际就是前车之鉴。”上述上市公司投资部人士表示。
资料显示,腾邦国际在2015年7月有过“兜底计划”。当时的员工定增计划不超过1518万股,金额为4.5亿元,且锁定36个月。虽然29.64元/股的定增价格远低于当时的37.38元/股,但股价一路下跌至今年6月5日的12.43元/股。在账面浮亏近60%之下,该计划最终也被叫停。除了腾邦国际外,新华锦、三泰控股、美而雅与凤竹纺织等多家公司也都因市场因素而叫停员工持股计划。其中,三泰控股因持股计划规模较大,且员工配资渠道没有跟上,认购资金难以筹集出现困难,决定终止该计划。
市场人士指出,增持后如果发生亏损,承诺人本身股份价值也在缩水,“兜底”无法实现虽不违法,但可能会造成内部矛盾。
警惕股价回调风险
有市场人士指出,“兜底股”并无明显涨跌规律。“2015年由于市场大跌,当时多只个股在兜底后都出现下跌。而这一轮的股价提振已很明显,但往后就要仔细观察了。”
新快报记者发现,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个股走势分化已开始出现。其中,6月5日宣布“兜底增持”的星辉娱乐,第二天大涨9.07%之后,昨日已出现回调。此轮最早发出增持倡议的凯美特气与奋达科技,涨停过后,6月6日双双下跌,昨日仅微涨1%左右。
“投资者要注意回调风险,题材炒作是短期行为,股权质押风险不说,起码要看有无业绩支撑,要不然回调风险会很大”。市场人士对新快报记者指出,过往来看兜底增持短期利好,但不一定具备持续上行基础,一般是一两个涨停就开始回调。
此外,“目前市场很弱,股指只能把前几年股灾的坑补上。新规限制下,很多机构都不敢碰定增了。我们都转到供应链金融方面来,主要参与些偏向实体经济的产业项目。”上述上市公司投资部人士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