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媒体给油气改革泼冷水:披露的文件鲜有实质性内容

来源: 2017-05-22 21:00:12

  备受期待的油气体制改革随着新华社的披露露出端倪。然而缺乏文件全文、明确时间表的改革,到底会给市场带来怎样的波澜?  5月21日傍晚时分,新华社发出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 ...

  备受期待的油气体制改革随着新华社的披露露出端倪。然而缺乏文件全文、明确时间表的改革,到底会给市场带来怎样的波澜?

  5月21日傍晚时分,新华社发出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改革方案终于落地,不过业内的反应已经远没有当初努尔局长在两会上表态的时候那么群情激昂了。说到底,一方面是市场对于改革的迫切性已经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现在披露出来的改革内容,不说是空洞无物吧,至少也是鲜有实质性的内容。

  >   首先,《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并未公布全文。新华社通稿中的内容也只是点名了《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重点部署的八个方面改革任务。

  即便是这八个方面的重点改革任务,具体内容依然显得空洞。总结这八个方面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1.开放上游

  2.完善进出口

  3.改革管道

  4.下游竞争

  5.定价改革

  6.国企改革

  7.油气储备

  8.健全环保

  目前最受市场关注的是1、3、5、6。

  >   而次要方面呢?完善进出口方面,在国内开放了民营企业对原油进口的限制之后,已经打破坚冰。下游的竞争实际上在现有状态下,大量民企地炼已经足以保障竞争。而油气储备和安全环保已经在逐步推进之中,只不过一个尚且还轮不到缺乏实力的民营企业插手,另一个早已成为民企逐鹿的战场。

  >   核心要点却毫无内容。“一是完善并有序放开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提升资源接续保障能力。实行勘查区块竞争出让制度和更加严格的区块退出机制,加强安全、环保等资质管理,在保护性开发的前提下,允许符合准入要求并获得资质的市场主体参与常规油气勘查开采,逐步形成以大型国有油气公司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勘查开采体系。”

  >   上游的关键在于区块和更多市场主体的参与。在页岩气成为独立矿种招标和新疆油气上游区块开放招标之后,非油气企业能进入油气上游已经是事实。但是区块退出却始终未能推进。实际上,现行文件和法律规定之中,对于区块的注册登记、作业量和退出机制有系统的规定,但实际上因为执法不到位、三桶油有相应的对策等问题,区块事实上并不能实现流转。即便是现在三桶油有主动退出区块,但这些区块都是三大石油公司明确绝对不会有资源发现的区块。现在披露的方案,对于三桶油手中,不能在现行体制下进行经济发开的区块未能提及。这恐怕才是改革真正应该前进的方向。

  >   再看管道改革。“三是改革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提升集约输送和公平服务能力。分步推进国有大型油气企业干线管道独立,实现管输和销售分开。完善油气管网公平接入机制,油气干线管道、省内和省际管网均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

  管道独立和开放在目前的争论中,争议较少。管网独立是大方向似乎并无太多异议。只不过在具体操作层面,管道由于其自然垄断的特性以及干线管道、省内和省际管网的复杂性等问题可观存在,在实际操作层面,往往面临来自地方政府等诸多利益群体的阻碍。

  价格改革与上游和管道改革直接相关。在上游市场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管道所有权和管输接入改革没有完成的情况下。价格机制的确定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无法真正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在披露出来的内容总,有关定价机制改革也提到了“加强管道运输成本和价格监管,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科学制定管道运输价格。”

  至于国企改革,不可否认的是国有油气企业改革和油气体制改革关系密切到很难完全切割开来。但另一方面,国企改革牵扯的方方面面又远大于油气体制改革,如果以油气体制改革为切入点,进行国有油气企业改革,可能吃力不讨好,或者难以为继。

  无论是“完善国有油气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鼓励具备条件的油气企业发展股权多元化和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还是“推动国有油气企业“瘦身健体”,支持国有油气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都牵扯到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不可能只站在油气体制改革的角度上来解决问题。由此衍生出来的就业、社会稳定等问题,更会让改革执行者投鼠忌器。

  一纸《意见》,除了让大家知道改革方案正式出台之外,似乎没有别的太多用处。有的改革重点已经在推进之中或是逐步得到解决,并不一定需要文件再去加一把火。而有的改革重点却远不是一个《意见》就可以推进的。

  可以想见,《意见》只是一个开始。但是,一个没有任何改革细节、具体目标、时间表的《意见》,只能让大家把希望都寄托在随后的配套文件之上。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