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四川省发改委代省政府草拟的《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二次征求意见稿)》开始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四川将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将公务员个人有关事项申报、廉政记录、年度考核结果、违法 ...
20日,四川省发改委代省政府草拟的《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二次征求意见稿)》开始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四川将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将公务员个人有关事项申报、廉政记录、年度考核结果、违法违纪等相关信用信息,依法依规纳入公务员诚信档案,并将公务员严重失信信息归集至全省个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将公务员诚信记录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奖惩和职务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4月21日四川在线)
“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体现了党中央建设诚信社会的决心,而政务诚信,便是社会诚信的牛鼻子。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无疑是推动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务实之措。然而,现在人们宁可相信网络上一些很拙劣的谣言都不肯相信政府的话,更有甚者,出现了官媒不辟谣人们都不敢相信的现象。社会对政策的有效落地提问,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尚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正如政府公信力下降为习惯性怀疑不在眨眼之间,重塑政府形象也不是一朝一夕。当“公务员”和“诚信”的敏感字眼写入政策文书,诚信档案建设就注定肩负着更加神圣的责任与使命,这就警示我们,“诚信”是诚信档案的生命,公务员诚信档案的建立,必须在诚信上真材实料,掷地有声。莫让诚信档案跌入失信深渊,莫让政务诚信成为一个笑谈。
于是,如何把好“诚信关”,确保诚信档案不失信成为了一个重要命题。
首先,严把档案管理“主体关”。单位诚信档案负责人,必须政治素质高,思想觉悟好,杜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要得罪同事”、“家丑不可外扬”等想法,如实记录公务员真实的诚信情况,严格填写公务员违规违纪及其他诚信信息。可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并赋予其足够权威开展独立管理,这样就可以撇清利益关系,对进入诚信档案的资料进行严把关、细审查。
其次,严把档案管理“程序关”。当这一政策出台,有人可能会想,建设诚信档案,不就是设计个空白表,当事人填一填,上交人事科就完事儿吗?果真如此的话,公务员诚信档案无疑成为一个摆设。要保证档案真实性,必须拓宽诚信信息渠道,避免公务员本人成为自身诚信档案材料的唯一提供者;必须优化诚信档案建设程序,环环相扣,处处合理。
最后,严把档案管理“阳光关”。增强档案管理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让诚信在阳光下有效运行。进一步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建立公务员诚信线上线下平台,加大对公务员失信行为的曝光力度,并将失信行为列入诚信档案。
诚信三关,关关必严。只有严格责任主体,优化建立程序,确保诚信档案的透明度,有针对性地对公务员诚信情况进行跟踪考察,才能更大限度地保证诚信档案不跌入失信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