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了征地建中学,然而几年后,承诺的中学建在了别处,被征走的土地也一直在“睡大觉”。最近,广东某地几个村的村民深深地感觉被骗了。 原来,当地政府征地时与村民签订了《征地补充协议书》,根据协议,土 ...
说好了征地建中学,然而几年后,承诺的中学建在了别处,被征走的土地也一直在“睡大觉”。最近,广东某地几个村的村民深深地感觉被骗了。
原来,当地政府征地时与村民签订了《征地补充协议书》,根据协议,土地只能作为中学办学用地,不得他用。可村民苦等了10年,“睡”了几年的土地现在又改了计划准备建小学。村民很委屈,想当初本是支持中学教育才答应的征地,补偿款也比较低;当地政府却理直气壮:要服从规划调整,况且都是教育用地。但终究是政府失约了。
在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失信失约事件时有发生。合同刚签了,书记换人了;投资到位了,又说不干了。凡此种种,企业失信要吃官司,可政府失信老百姓去哪儿说理去?
部分基层政府常习惯把原因归咎于宏观意义上的发展,似乎老百姓有啥异议就拿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顶大帽子压人。上述事件也是,有关部门振振有词:只是按照城市规划征地,至于规划怎么调整自己说了不算。然而,不管帽子多大,借此推脱失信行为俨然不是责任政府应有的风范。
“民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纵观市场法则,有针对企业失信的“黑名单”,有针对“老赖”的网络查控系统,使他们“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作为社会制度的制定者与执行者,有的地方政府既充当“裁判员”,又偶尔成为“犯规者”,加强诚信建设,就必须从自身做起。
打造诚信政府关乎民心得失。不久前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决不能随意改变约定,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这两个“决不能”,既是对建设诚信政府的铿锵承诺,更阐明了政府讲诚信对于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确保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性。
讲诚信首先体现在依法行政上。规划不能想变就变、土地不能想咋用就咋用。政府要逐步树立“契约精神”,树立权责对等理念,明白失约也是失责,以责任追究倒逼诚信政府建设。同时,要进一步尊重民众的主体地位,改变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组织不对称格局,有效防止群众“被代表”或“被同意”。
不管“新官”还是“老官”,都应该是心里装着百姓的“父母官”。“父母官”把百姓大小事放心头,用诚信促发展,用诚信换民心,才能对内拧成一股绳,对外协力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