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联合资信:2017年我国债市将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继续加强

来源:金融时报 2017-01-23 12:47:15

  “2017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部分行业的信用风险将进一步暴露,债券市场风险管控将继续加强,信用等级调整更趋频繁,违约事件的发生趋于常态化,刚兑信仰将进一步打破。”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振 ...

  “2017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部分行业的信用风险将进一步暴露,债券市场风险管控将继续加强,信用等级调整更趋频繁,违约事件的发生趋于常态化,刚兑信仰将进一步打破。”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振宇近日在北京召开的“2017年信用风险展望发布会”上表示。
  1月19日,联合资信发布的《2016年中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回顾与2017年展望》(以下简称《展望》)对2017年我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预测。
  在我国宏观经济仍然存在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2017年行业继续分化,部分行业信用风险将进一步暴露。《展望》认为,2017年,在宏观经济基本面保持相对稳定的背景下,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行业以及国企、城投企业的信用风险将进一步暴露和释放。2017年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之年,过剩行业“去产能”将继续推进,煤炭、钢铁行业企业的经营继续承压,信用风险较大。
  在房地产行业的信用风险方面,为了防范楼市风险以及进而引发的系统性风险,9月以来房企债券融资收紧政策陆续出台,在未来楼市周期性转冷和已发债券集中到期的情况下,房企尤其是中小房企的经营风险和违约风险加大;国企、城投企业与地方政府的信用关联性弱化,《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的出台使得城投债的刚兑信仰进一步被打破,信用风险有所上升。
  不过,2017年我国债券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风险管控继续加强。2016年以来,监管层继续鼓励债券市场的扩容和发行便利化,加大对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支持和鼓励,进一步促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2017年主要趋势将得以延续,我国债券市场发行量将继续稳步增长。其中值得关注的有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高收益债能否推出、熊猫债扩容速度、提高类平台发行人以及房地产、过剩产能行业的债券发行门槛等的影响。”联合资信分析称。
  就风险管控而言,《展望》则表示,2016年以来,监管层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强化信息披露,设计“交叉保护”等条款加强投资人保护,推出CDS、CLN信用风险对冲工具,预计在2017年将发生更大作用;评级行业监管预计会进一步加强;私募市场风险暴露增加,地方私募市场将面临整顿;债券市场交易对手风险暴露,相关监管有望加强;债转股将逐步实施,企业的财务杠杆将有所控制。这些措施都将对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债券以及发行主体的评级而言,2017年可能级别调整将更加频繁,风险识别向基本面分析回归。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不同行业以及企业之间的信用风险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投资者对违约事件反应强烈,监管层出台诸多举措管控风险,加强对评级行业的监管。在市场和监管的双重压力下,为更好控制风险,为投资者服务,评级机构应加大级别调整力度,及时调整级别以反映和揭示信用风险,债券市场信用等级调整趋势将继续。
  在级别调整依据方面,风险识别将向宏观、行业和企业的基本面分析回归。行业景气下滑导致公司经营基本面恶化是发生信用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两年的现实表明,行业景气度下降和强周期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违约风险较高。评级机构应该对每个行业的风险等级作出一定的评判。
  与此同时,《展望》提醒,对行业风险的展望要加强研究,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产品。企业经营不善等自身因素是信用风险发生的直接原因。流动性压力(现金流管理)、盈利能力、债务负担或杠杆、融资环境、突发事件都可能引发企业违约事件的发生。在此背景下,违约率、级别调整与宏观经济、行业走势以及企业自身财务实力的联系日益紧密,外部支持因素的影响将弱化。
  2017年债券市场更加市场化的一个表现可能是,中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的发生趋于常态化,刚兑信仰将进一步打破。在联合资信看来,尽管信用风险的增加对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产生不利影响,但是信用风险的存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违约是信用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宏观经济和行业周期性变化下的必然反应,出现违约事件也是成熟市场普遍具有的特征之一。
  “从长远来讲,打破债券刚性兑付有利于市场参与者加强对信用风险的认识及重视程度,进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管控风险。非系统性信用风险事件的发生对于建立市场化的定价估值体系、完善市场风险分散分担机制以及提高评级的实际价值有积极意义。”联合资信表示。
  一方面,监管、市场对违约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只要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政府支持、救助、兜底的概率在下降,除非有恶意逃废债。投资者也开始真正关注违约,开始接受违约。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的违约现象就会逐步常态化。
  另一方面,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债券市场将于2017年到期的主要信用债规模近4万亿元,这还不包括当年内新发且于当年内到期的短融和超短融。随着债券的到期,企业的风险会受到检验,违约风险就可能暴露。2016年以来债券市场违约事件明显增加,表明市场规律作用下的违约事件发生已经逐步成为常态,在未来债券市场发行量稳步增长和债券集中到期的情况下,违约将更加常态化。
  联合资信建议,在对违约债券的处置上,我国已经进行了各种探索,包括收购兼并、企业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处理机制还很不完善,不利于市场参与者控制风险的同时也提高了交易成本,未来应当进行相关研究,完善我国债券违约处理机制。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