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发改委约谈阿里腾讯京东等电商 诚信建设稳步推进

来源:南方财富网 2016-10-31 10:01:41

  发改委约谈阿里腾讯京东等电商 诚信建设稳步推进  利用网络虚拟交易炒作信用称为“炒信”,据了解目前市场是已经出现有专门炒作信用的黑色产业链,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危害越来越突出, ...

  发改委约谈阿里腾讯京东等电商 诚信建设稳步推进

  利用网络虚拟交易炒作信用称为“炒信”,据了解目前市场是已经出现有专门炒作信用的黑色产业链,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危害越来越突出,为防范“炒信”泛滥,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双11”电子商务信用建设有关情况和去产能工作进展情况。会上,阿里巴巴、腾讯、京东、58同城、滴滴快滴、百度糯米、奇虎360、顺丰快运等企业代表传签反“炒信”信用信息共享协议。

  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企业代表共同签订了反“炒信”信息共享协议,这从一个侧面向社会展示11·11诚信建设正在有计划、有步骤的向前推进。

  关于守信践诺书的情况

  事前信用承诺制度是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去年11·11前夕,组织有关电商发布了守信承诺书。今年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百度糯米、奇虎360、苏宁易购、唯品会、亚马逊、当当网、中粮我买网、58同城等11家主要电商企业共同签署守信践约书,由信用中国网站统一发布。同时推广至各大主流媒体,接受群众监督,媒体监督,行业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

  守信践约书主要体现以下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是平台企业对自身诚信作出承诺,树立诚信意识,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严格按照国家法规,诚信正规经营。

  二是平台企业对加强平台入住商户的信用监管作出承诺,建立失信主体信用记录,加强信用约束,开展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

  关于反“炒信”信息共享

  “炒信”严重扭曲了电商的信用评价机制,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合法权益,也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可以说“炒信”是电子商务领域的一大毒瘤,也是电子商务领域典型的失信行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炒信”规模和影响都在不断扩大,最终会伤害到电子商务的基础,对电子商务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出于行业自我发展的考虑,在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商务部和质检总局等部门的见证下,阿里巴巴、腾讯、京东、58同城、滴滴出行、百度糯米、奇虎360、顺丰速运等八家企业共同签订了《反“炒信”信息共享协议》。

  关于反“炒信”行动计划的情况

  行动计划是贯彻《社会信用体系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具体举措,主要目的是以信用建设为抓手,规范网络交易行为,提升网上交易主体诚信水平,维护信用秩序,净化市场环境。开展反“炒信”行动,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有利于联合惩戒的深入开展,有利于新经济的健康发展。

  反“炒信”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建立并定期共享“炒信”黑名单。依据刚才签订的合作协议,针对组织、参与、协助“炒信”的各类严重失信主体建立“炒信”黑名单,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定期共享“炒信”黑名单信息,“炒信”黑名单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为“炒信”行为提供账户服务,数据服务,技术服务,物流服务,资金服务,信息服务的单位、个人、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等内容。

  二是建立“炒信”行为联合惩戒子系统,基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电子商务领域和分享经济领域“炒信”行为的联合惩戒子系统,将涉嫌违法违规的“炒信”黑名单推送给相关部门,对“炒信”主体进行联合惩戒,平台企业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依据自身协议和内部管理制度。

  第三,共享共用反“炒信”信用信息共享。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平台之间、企业之间共享信用信息,二是平台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共享信用信息,国家发改委将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掌握的相关市场主体的基础信息、信用信息,向采取联合行动的企业开放共享,就是说为我们平台企业提供国家掌握的相关信用信息,给他们提供服务。第二个是将共享平台得到的平台企业“炒信”黑名单主体信息企业推送给有关部门,同时共享平台要加强对“炒信”主体信息的分析比对,要留印留痕,以便将来更大范围内共享。

  建立反“炒信”工作的保障机制

  一是协调机制,按照已经联合签署的联合惩戒备忘录要求,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对企业打击“炒信”行为进行协调指导,与采取联合行动的企业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协调解决反“炒信”的具体事宜。

  二是信息安全保障机制。通过制度、技术措施保护信用数据安全,保护商户的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

  三是投诉举报和异议申诉机制。鼓励广大市场主体对“炒信”行为进行举报。对因信息不实而错误采取惩戒措施的主体,及时恢复信誉,及时采取修复措施。我就介绍这么多。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诚信认证,给互联网戴上一道紧箍咒


中国网 2016-06-15 10:03:20

党员干部开淘宝店属违纪


2016-01-31 09:14: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