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近日宣布,将建立非公立医疗机构社会信用评价与服务能力星级评审制度,以推动行业自律,规范行业信用行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管中心处长张涛表示,建立信用评价和服务能力评 ...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近日宣布,将建立非公立医疗机构社会信用评价与服务能力星级评审制度,以推动行业自律,规范行业信用行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管中心处长张涛表示,建立信用评价和服务能力评审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失信机构的惩戒力度,打击虚假广告和骗医行为。
有道是“无信不立”,人如此,医疗机构当然也不例外。某种程度上,对于患者而言,相比医疗机构的医术,信用恐怕更加兹事体大。当哪家医院更有信用,不再只有民间的口耳相传,而将有正式的信用评级,自然值得期待。
尽管这一评级机制,仅覆盖非公立医院,并不完整,同时也不意味着公立医院就有完美的信用记录,但相比公立医院,有着更大经营压力的非公立医院,存在更大的信用风险,医托、违规医疗等现象更普遍,也是不争的事实。由非公立医院先吃信用评级这只螃蟹,尽管覆盖面有限,但终究聊胜于无。
事实上,正如商家之间需要比拼“商誉”。医院尽管与商家不同,但在形成良性竞争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上,倒是不妨善用商业领域中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机制。
以信用评级为例,不同的评级,必然会影响到公众看病时对于医院的选择。当信用评级高的医院有望获得更多的患者资源,其实相当于建立了“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无论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患者,还是争取更优惠的医保和政策资源,医院其实都应当有改善服务,提升信用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非公立医院信用评级,即便不会直接影响医院的营业资质,但对于患者就医的指引,由此而形成医院之间良性竞争机制,都值得期待。
不过,假如是相对公平且充分竞争的市场,当然不难通过信用评级而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但对于一个非充分竞争,而是有着更多政策影响力的市场,信用评级究竟如何评,却还需审慎评估。
首先,医院信用究竟由谁来评,虽然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已取得信用评价的国家资质,但由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来评级,是否公允合理,仍需打个问号。这一协会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份,其资金来源如何,也更需追问。假如协会本身的资金就来自非公立医疗机构,信用评级究竟是评出来的,还是价高者得,恐怕就更需要打上个问号。现实中,一些机构评级成为变相的评级产业,并非秘密。医疗机构的信用评级,首先应当避免成为百度“竞价排名”的评级版。
此外,信用评级不应与实力评级混同。尤其是放在当下医疗资源分配存在极大不平衡的情形下,那些汇聚了更多医疗资源的大型医院,的确存在天然优势,大医院在信用评级上占尽先机,也就不难预期。如果更多基于医院实力的信用评级,会否导致新的不公,并加剧医疗资源分配的失衡,也绝非杞人忧天。
基于此,医院信用评级,当然值得尝试,但医院信用评级究竟由谁来评,如何避免落入“竞价评级”的陷阱,防止信用评级与实力混同,只有具备了这些前提的医院信用评级,才真正有助于良性竞争机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