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4日,ST超日公告称无法按期全额支付利息,揭开中国公募债券市场违约的序幕。截至2016年4月20日,国内已有近20只公募债券发生违约,且违约的频率在增加。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国 ...
2014年3月4日,ST超日公告称无法按期全额支付利息,揭开中国公募债券市场违约的序幕。截至2016年4月20日,国内已有近20只公募债券发生违约,且违约的频率在增加。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公募债券均发生过违约;从债券类型看,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企业债等主要债券品种均有违约;从行业分布看,违约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化工及光伏等产能过剩行业。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的原因主要是产能过剩行业景气度持续较差和公司治理风险。
投资者闭着眼睛买债券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未来可能有越来越多的债券发生信用风险,因此,债券投资者必须精选信用债个券、避免“踩雷”,才能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信用分析能力已成为债券投资者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许多机构投资者不惜高薪聘请经验丰富的信用研究员,信用分析包括企业信用风险分析和信用债风险定价分析。由于不同类型机构之间的信用分析能力差别较大,未来债券投资者的投资业绩将拉开差距。公募基金大都拥有专业化的债券投资团队,包括基金经理、研究员和交易员,投资、研究和交易的经验往往比较丰富,信用分析的能力较强,是客户值得信赖的债券投资者。
当前信用债投资的第一要务是防范信用风险。根据我们的投资经验,债券投资应尽量规避具有杠杆水平过高、债务短期化、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下滑较多、连年亏损、对外担保余额较大等特征的发行人。对于国有企业发行人,在国企债券违约数量增加的背景下,债券投资者应更加关注发行人自身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对于民营企业发行人,由于民营企业经营通常受实际控制人影响较大,一旦实际控制人遭调查或可能变更,极易引发银行抽贷导致公司再融资能力恶化,因此,民企发行人需要格外关注实际控制人风险。此外,对于已发生信用风险事件的企业,由于其经营状况和再融资能力短时间内难以改善,该企业存续期内的其他债券很可能继续发生风险,投资者需要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