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老人消费警惕十大陷阱

来源: 生命时报 2016-04-15 09:11:25

  老年人防范意识较弱,维权能力较低,成了一些不法商家忽悠、欺骗的对象,给他们心理、身体和经济上造成很大损失。为保护老年人的消费权益,北京商务中心区消协分会向老年人特别提出以下消费风险提示并慎防十大消 ...

  老年人防范意识较弱,维权能力较低,成了一些不法商家忽悠、欺骗的对象,给他们心理、身体和经济上造成很大损失。为保护老年人的消费权益,北京商务中心区消协分会向老年人特别提出以下消费风险提示并慎防十大消费陷阱:
  一、有病切记乱投医。有病要去正规医院,保健养生也应到正规医院和机构咨询,切不可有病乱投医,更不能轻信来路不明的网络医生。
  二、免费承诺别轻信。面对不法商家承诺的免费赠送、半价促销等要经得住诱惑,不贪图小便宜。
  三、虚假广告要辨别。近年来,保健食品、医疗、药品广告日益成为虚假广告的“重灾区”。老年人在通过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媒体接触广告时,要提高辨别意识。
  四、专家忽悠不上当。老年人常因有病在身,特别渴望专家、医生指导,对他们的医嘱也深信不疑。但是,要特别防范所谓的“专家”趁机向老年人推销高额保健品。
  五、无效退款难实现。一些不良商家为了推销保健品或药品,不惜违法广告法,承诺保证疗效,无效退款。对此,老年人不要相信。
  六、养生讲座不购物。一些不法商家打着养生讲座的旗号,以赠送鸡蛋、面条、酱油等小物品为诱惑,推销商品。老年人不要随意在讲座上购买保健品或保健用品。
  七、“政策补贴”不可信。某些不法商家冒充国家卫生部向家境贫寒又久病缠身的老年人直接打电话,谎称能为他们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政策补贴”和药费补助,进行欺骗误导。不要为了获得所谓“政策补贴”而上当受骗。
  八、保健品药品要区分。保健品对治疗某些疾病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不能代替治疗药物。《广告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保健食品广告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老年人要注意区分。
  九、上门维修找对人。老年人家中电器坏了需要维修时,要向正规家电企业咨询和报修,切忌网上乱搜索,防止遇到冒牌维修。
  十、面对诱惑防风险。高收益伴随高风险,面对金融商家高利率诱惑,老年人要擦亮眼睛,不受诱惑。切记“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信用卡号后4位泄露或被盗刷


网络 2014-01-23 13:42:22

警方揭秘电信诈骗常用伎俩


网络 2014-01-15 17:43: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