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刘 艳 王 柠 李为峰 一、我国宏观政策环境 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为了推动“稳增长、调结构”的经济发展进程,我国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审批效率;加大金融体 ...
作者: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刘 艳 王 柠 李为峰
一、我国宏观政策环境
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为了推动“稳增长、调结构”的经济发展进程,我国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审批效率;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优化金融结构,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结构优化、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助力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健发展。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的背景下,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上,多策并举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缓解地方偿债压力、促进投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中偏松的导向,继续通过多种货币工具释放流动性,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2015年我国经济呈现稳中趋缓的发展态势。
(一)财政政策加码,助力经济发展新常态
1. 规范预算管理,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015年,我国开始实施新预算法,通过一系列措施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宏观政策调控协调性。为了落实2014年底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2015年2月财政部连续下发通知,推进中央和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大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3-5月,财政部先后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收回财政存量资金预算会计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多个文件,将财政资金纳入动态监控机制,强化资金监控,进一步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方式,推动投资增长。6月,国务院印发《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提出了包括推进项目资金、重点科目资金、部门资金统筹使用等10条重要措施,对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作出全面部署。7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把宝贵的公共资金资源用到促发展惠民生上,确定各级财政将已收回沉淀和违规资金2500多亿元加快统筹用于急需领域;国务院将239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存量资金调整用于在建重大项目。在上述举措的推动下,各地各部门通过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增加了资金的有效供给,促进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 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保障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发挥地方稳增长作用
2015年,财政部分三批推出共计3.2万亿元的债务置换额度,主要用于偿还2015年到期债务,另外新增地方政府发行债券额度6000亿元,并印发《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将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的范围扩展到全国,按照募集资金用途不同将地方政府债券划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发行方式包括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地方政府发债种类和方式得到不断规范和完善。同时,为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过程中的融资压力,5月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意见的通知》,支持在建项目的存量融资需求,确保在建项目有序推进,以促进地方落实稳增长目标。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批准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6万亿元”的决议以及12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这对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推动地方政府在限额内统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3.扩大财政支出力度,推广多种创新方式对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2015年,我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15.2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4%,增速较上年有所回落。一般公共财政支出17.5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同比增速有所加快。政府财政赤字规模增至2.36万亿元,赤字率上升至3.5%,显著高于2.3%的预算赤字率。为减轻政府债务和财政压力,监管层通过推广多种创新方式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一是2015年政策性银行共发行专项金融债6000亿元,以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增长。二是国家发改委累计安排4批专项建设基金[专项建设基金由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发行长期专项建设债券所募集的资金建立而成。],总额8000亿元,主要投放于大型水利、农村电网改造、棚户区改造等公用设施或具有一定公益性的领域,对补充项目资本金、增强地方投资能力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三是监管层积极推广PPP模式,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提出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等13个领域推广PPP模式;随后,发改委印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关于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关工作的通知》等多个文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在公共租赁住房、水污染防治领域以及收费公路领域推进PPP模式,PPP模式推广应用的规章制度基本建立;此外,发改委于5月和9月分两批发布PPP项目,总投资近四万亿元,并设立PPP融资支持基金,积极推动PPP项目落地,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提供了较大的资金支持。
4. 通过国企改革和减税降费,提升经济活力
2015年以来,我国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并通过加大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力度等途径,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正式出台,《意见》通过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市场化经营机制等方式进行优化重组,增强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的活力。与此同时,监管层也实行了多项减税降费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一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企业改制重组有关土地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明确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的税收减免政策,以促进存量资产加速整合,提升经济效率。二是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3月和9月先后发布了《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将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年应纳税所得额标准由低于1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含),加大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的力度,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三是监管层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年减免税收3000亿元,并发布包括促进残疾人就业、鼓励大学生创业等多项就业优惠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四是政府出台包括提高石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调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自2015年1月1日起,铜条、杆及型材出口实施9%的出口退税率,铜箔的出口退税率自13%提高至17%,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7%。]、调整个人转让住房营业税、减半征收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将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比例由80%下调至40%、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范围[ 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原有生物药品等6个行业基础上,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范围,对轻工、纺织、机械、汽车4个领域重点行业的企业在今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允许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等多项措施,降低税收负担,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刺激出口,助力经济增长。
(二)货币政策保持宽松导向,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深化
1. 央行多策并举,市场呈现流动性宽松格局
2015年,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2015年共进行了五次降息和五次降准,降息和降准幅度分别达到125BP和300BP。在公开市场操作方面,央行多次开展逆回购操作,并通过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中期借贷便利(MLF)和抵押补充贷款(PSL)分别向市场净投放资金5200亿元、213亿元和10811.89亿元,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此外,自2015年10月起,央行在上海、江苏等11省(市)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截至2015年年末,共向31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计发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49.73亿元,资金流动性保持宽松状态。
截至2015年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39.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比上年末高1.1个百分点,高于年初设定的12.0%的增速目标;狭义货币(M1)余额40.1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比上年末高12.0个百分点。从全年来看,M2同比增速各月均保持在10%以上,7月以来则持续维持在13%以上;M1同比增速呈先降后升之势,11月份(15.7%)更是达到了2010年12月以来的新高。M2与M1增速“剪刀差”缺口自年初以来呈先扩大后缩小的走势,10月M1增速自2011年1月以来首次超过M2增速,M2与M1增速倒“剪刀差”初步形成并延续至年底,意味着货币供应量存款活期化倾向提高,经济活力有所提升。2015年,较高的货币投放增速使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有助于带动社会融资成本回落,促进实体经济增长。
2. 信贷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资金需求出现回暖迹象
信贷政策方面,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8月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决定,删除75%存贷比监管指标,减轻对银行放贷能力的束缚,增强金融机构扩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二是自9月15日起,央行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由时点法改为平均法考核,有利于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金融机构管理流动性提供缓冲机制,保持资金面平稳;三是央行12月底发布公告称,从2016年起开始实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将有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存款准备金率的定向调整,维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截至2015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较上年末(14.3%)有所放缓。具体来看,除委托贷款余额同比增速(17.2%)较快外,信托贷款余额同比几乎零增长,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同比下降14.8%,显示表外融资在2015年有所回落;与此同时,债券市场托管余额[ 根据央行2015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报告,截至2015年12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47.9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43.9万亿元。]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同比增速分别53.4%和20.2%,显示直接融资规模在2015年增速较快。这表明货币政策的宽松导向对信贷的刺激作用正在显现,表外融资风险得到一定控制。2015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4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4675亿元。2015年下半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回升较大,说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
3.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2015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3月以来,央行将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不断扩大,并最终于10月宣布“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至此,我国利率管制已经基本放开,利率市场化进入新的阶段。在此背景下,2015年市场利率普遍呈现下降趋势。具体来看,7天银行间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R007)自2014年起波动回落,本年初略有回升后,一直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平均利率为2.92%,较上年(3.63%)有所下降;1年期、5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自2014年11月起已连续降息6次,截至2015年末分别降至4.35%、4.75%和4.90%的较低水平;1年期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到期收益率自2014年1月达到峰值后有所回落,之后走势趋于平坦,2015年年中出现明显下降后在低位保持平稳走势,全年2.55%的平均利率水平较上年(3.50%)下降明显;5年期、10年期和30年期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到期收益率均值均延续了2014年的下降趋势,2015年末分别降至2.70%、2.82%和3.61%的较低水平。
在利率市场化发展的进程中,相关配套政策也在不断完善。2015年3月,《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出台,要求凡是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应当投保存款保险,有利于完善银行金融机构正向激励和市场化退出机制,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6月,央行发布《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大额存单的推出,有利于扩大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11月,央行将分支行隔夜、7天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分别下调至2.75%、3.25%,并强调此番调整SLF利率是为了加快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探索SLF利率发挥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货币政策的利率走廊初步成型。此外,12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 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是指由金融机构组成的市场定价自律和协调机制,旨在符合国家有关利率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对金融机构自主确定的货币市场、信贷市场等金融市场利率进行自律管理,维护市场正当竞争秩序,促进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发布通知,进一步扩大大额存单及同业存单发行主体范围,机构个数分别扩大至243家和643家,对于维护公平有序的利率定价秩序、推进利率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深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有利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强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效率。
4. 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
2015年8月11日,央行决定实施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市场化决定机制[ 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6.2298元)较上日贬值约2%,跌幅创2013年4月25日来新低。经过中间价报价的改革,中间价更接近市场汇率,能够提高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和汇率的弹性,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为宏观经济创造较为稳定的外部条件。与此同时,为了防范宏观金融风险,8月31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远期售汇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要求自10月15日起,对开展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含财务公司)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暂定为20%,旨在通过提高银行远期售汇成本,增加客户跨境套利成本和难度,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12月,在人民币确定加入SDR(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首次正式发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还参考国际清算银行(BIS)货币篮子[ 参考国际清算银行(BIS)货币篮子计算的人民币汇率指数主要参考BIS货币篮子,样本货币权重采用BIS货币篮子权重,样本货币取价是当日人民币外汇汇率中间价和交易参考价。]和特别提款权(SDR)[ 参考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计算的人民币汇率指数主要参考SDR货币篮子,样本货币权重由各样本货币在SDR货币篮子的相对权重计算而得,样本货币取价是当日人民币外汇汇率中间价。]货币篮子计算了人民币汇率指数,主动引导市场改变过去主要关注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的习惯,避免汇率出现扭曲以及失衡的积累,并为货币政策扩宽运作空间。
从全年走势看,2015年1月至7月在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影响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先贬后升”双向波动态势,8月11日汇改[ 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即日起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6.2298元)较上日贬值约2%,此后走势趋于平稳,11月以来随着美元加息预期逐渐增强和12月17日美国首次加息,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人民币兑美元全年贬值6.02%。另外,2015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升值0.94%,参考BIS货币篮子、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则分别升值1.71%及贬值1.16%,2015年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保持基本稳定。
二、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2015年,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全年GDP同比实际增长6.9%,增速创25年新低,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具体来看,2015年,我国消费需求整体上较为平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进出口呈现双降趋势;同时,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六年来首次落入“1”时代,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RM)处于较低水平,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仍在荣枯线以下,显示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在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7.7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6.9%,增速创25年新低;分季度看,GDP增幅分别为7.0%、7.0%、6.9%和6.8%,经济增速逐渐趋缓。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放缓拖累我国整体经济增长,但第三产业同比增速有所提高,表明我国在经济增速换挡期内,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从第一产业来看,2015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6.1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3.9%,增速较2014年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度为5.2%,较2014年略有回落。总体来说,我国农业发展较为平稳。
从第二产业来看,2015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7.4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6.0%,增速较2014年下降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度为37.1%,较2014年下降7.0个百分点,拉低全年GDP增速。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1%,较2014年回落2.2个百分点,增幅继续放缓。分行业看,2015年,41个大类行业中有4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较2014年增加1个行业;其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共5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在10%以上,较2014年的行业数(13个)有明显下降;开采辅助活动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速(-11.9%)较2014年进一步下降8.6个百分点。
从第三产业来看,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34.2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8.3%,增速较2014年上升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度为57.7%,较2014年提升7.1个百分点,增长较为显著;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0.5%,创历史新高,表明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我国需求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分行业看,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速为15.9%,成为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的主要引擎;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幅略有上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幅有所下降。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行,成为GDP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2015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幅),增速呈现逐月放缓的态势,较2014年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较快,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降幅明显,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较大,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拖累。
从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大领域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由于住宅投资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占比(接近七成)较大,为了刺激住宅投资的增加,2014年下半年以来,监管层相继出台了“9.30房贷新政”、“3.30房贷新政”、“营业税免征期限5年改2年”、“鼓励公积金异地贷款”、“降低首付比例”、降息降准和全面放开二孩等利好政策,房地产市场出现缓慢回暖迹象,但由于库存高企和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销售的好转未能有效向投资端传导,房地产投资增速仍在低位徘徊。2015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幅较2014年下降9.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的较大下滑成为导致投资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
制造业投资方面,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明确“智能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此外,监管层先后发布《关于继续开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促进“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是,受到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不足、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工业企业利润下降等因素的影响,2015年,我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18.0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较2014年回落5.4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在工业去产能的背景下仍然疲软。其中,2015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同比下降20.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1.0%,高耗能制造业投资增速低位回落,且降幅较大;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整体保持较快增长。
基础设施投资方面,2015年政府频繁出台对于基建项目投资的激励政策。5月15日,国务院转发《关于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意见的通知》,支持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的存量融资需求,确保在建项目有序推进。6月,发改委放开城投债借新还旧,并通报了地方政府开工不力的情况,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进一步抓好重大项目落实,确定各级财政将已收回沉淀和违规资金2500多亿元统筹用于急需领域,国务院将239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存量资金调整用于在建重大项目,对闲置土地处置不力的收回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等政策。此外,政府还先后发布了关于推进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等的指导意见,并通过推广PPP项目和设立专项建设基金等方式促进投资。在此背景下,2015年,基础设施投资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增幅较2014年下降3.0个百分点,但仍保持高位增长,成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其中,水利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和道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幅均在15%以上,依然保持较高增速;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幅为0.6%,增长趋于平缓。
(三)消费增速整体上较为平稳,为经济增长发挥“稳定器”作用
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幅较2014年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3万亿元,同比增长7.8%,增幅较2014年下降1.5个百分点,整体上较为平稳;2015年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较2014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回落,但全年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1.1%,增幅较11月和上年同期变动不大;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5万亿元,同比增长8.6%,增幅较11月和上年同期均略有回落。2015年,我国消费与人均收入情况大致相同,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同比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增幅较上年略有回落。整体上,我国消费增速走势较为平稳,对于经济增长具有较为明显的“稳定器”作用。
分行业看,2015年我国消费呈现如下特点:一是通讯器材类消费继续保持同比29.3%的高速增长,增幅仍然居首,但较上年略有回落,或与通讯器材消耗的周期性有关;二是房地产的回暖带动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居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全年分别同比上涨18.7%、16.1%和11.4%,增幅较上年均有所增长;三是文化、休闲类消费增长较为明显,2015年体育/娱乐用品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消费同比增幅均在15%以上,其中体育/娱乐用品类消费增幅较上年上升14.8个百分点,增幅上升最多;四是生活必需品消费仍然保持较快增速,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中西药品类和日用品类消费全年同比增幅均在10%以上,增幅较上年变动不大;五是在经济增速下滑和油价低迷的背景下,石油及制品类消费下降明显,全年同比下降6.6%,增幅较2014年下降13.2%。
2015年,我国对于电子商务的政策利好频出,推动了网购消费快速发展。商务部4月发布《2015年电子商务工作要点》,要求促进农村电商和跨境电商发展;国务院于5月、6月和11月分别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310328,基金吧)的意见》、《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主要通过合理降税和提供金融支持等措施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上述政策的刺激下,2015年,全国网上零售额3.9万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31.6%;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349亿元,同比增长42.4%。2015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0.8%,呈逐月上升的趋势,显示我国消费方式逐渐向网上购物转变,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我国“促消费、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贸易顺差继续扩大,但进、出口双降凸显外贸低迷
2015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0万亿美元,同比下降8.0%,增速较2014年回落11.4个百分点;除2月外,其他各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速较上年均有较大回落。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为2.3万亿美元和1.7万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9%和14.2%,进、出口增速较2014年分别回落10个百分点左右,进、出口双下降使经济增长承压;贸易顺差5930亿美元,较上年大幅增加54.8%,主要是国内需求疲弱、人民币贬值和大宗商品价格低迷等因素所致。1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880亿美元,同比下降4.1%,降幅较11月缩窄3.6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4.0%的增幅回落较大。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为2237亿美元和1643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6%和7.4%,进、出口增幅均较上月有所提升,显示我国受到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国内制造业成本优势逐渐降低的影响,外贸形势不容乐观,但随着人民币(相当于美元)贬值、欧美经济复苏以及国内稳外贸措施和一带一路项目的逐步落地,外贸环比情况略有改善。
分行业来看,在出口方面,201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有所下降,但高新技术行业(如手机、医疗仪器及器械等)等产品的出口不断增长;在进口方面,2015年,我国经济下行导致对大宗商品进口量增速放缓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是进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为了扭转对外贸易颓势,2015年4-9月,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分别从优化口岸服务、推动外贸结构调整、促进跨境电子商务、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促进对外贸易增长和转型升级;11月,海关总署出台《进一步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若干措施》,进一步促进企业减负和通关便利化。目前,我国已与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4个自由贸易协定(包括8个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关系协定(TPP)成员国),此外政府还通过降低关税、自贸区扩容以及推行“一带一路”战略等措施支持外贸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TPP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但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疲弱以及政策时滞等因素影响,外贸对于经济增长的支撑力有限。
(五)受经济增长放缓和需求疲软影响,CPI创六年新低
2015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4%,这是自2010年以来,全年CPI首次落入“1”时代。12月份,CPI同比上涨1.6%,涨幅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雨雪天气导致鲜菜和鲜果价格继续上涨;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7%,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同比涨幅均较上月略有回升,但较上年同期均有所下降。12月份,CPI环比上涨0.5%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